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材料一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传统的“四大...

材料一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传统的“四大件”是城乡最高追求;80年代以后,冰箱、彩电、洗衣机、录音机等新的“四大件”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如,家用电脑、汽车、住房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材料三  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南优2号”,此后又成功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自70年代中期至2001年,增产粮食40亿吨,创造经济效益4000多亿元。袁隆平曾针对全球性粮食危机问题这样说过:“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1)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图一的取消以及后来图二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时期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据材料一、二,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发生了怎样变化。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人民物质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主要原因。

(4)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请举一例并加以说明。

 

(1)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由物资紧缺、凭票限购到物质丰富,生活水平提高,追求质量(或物质生活的科技含量增加)。 (3)科技改变生活;改革开放等。 (4)示例:互联网的普及。说明:网购巨大的成交量,拉动经济的发展。 【解析】(1)依据图一粮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图二股票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图一的出现及后来图二股票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时期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结合课本所学,1956年三大改造之后,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因为生产力水平地、商品匮乏,实行票证。粮票是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特殊产物;1985年我国开始国有企业改革。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故股票是市场经济的产物。粮票的消失和股票的出现说明我国经济体制正发生变化,即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2)依据材料一粮票,可知“票证”是计划经济时期,由物资紧缺、商品供应极为匮乏,国家为了保障供需平衡,对城乡居民的吃穿用等生活必需品实行的专用购买凭证;依据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后,冰箱、彩电、洗衣机、录音机等新的“四大件”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到家用电脑、汽车、住房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反映了物质产品的丰富与居民收入的增加,物质丰富,生活水平提高,追求质量。 (3)依据材料三袁隆平“成功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得出中国人民物质生活发展变化的原因: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材料三“自70年代中期至2001年,增产粮食40亿吨,创造经济效益4000多亿元。”结合课本所学,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在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得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人民生活的变化。 (4)依据题干: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围绕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角度作答即可。如互联网技术、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能源科学和技术、纳米科学和技术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   1957年11月,毛泽东得知苏联准备用15年的时间在主要工业品的产量上赶上或超过美国时,毛泽东当即就提出了中国要用 15 年的时间在主要工业品的产量上超过英国。 …… “人民公社是建成社会主义和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的组织形式”,并说,“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

——马力 侯晓晶《浅析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原因 》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原因。        

材料二  家庭承包责任制被广泛推广,受到广大人民的欢迎,人民的生产积极性被迅速提高。 …… 1982年到1986年,党中央相继提高了农副产品收购价,减免农业税,发展多种经营,发展乡镇企业,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激活了长期被压抑的农村生产力。      

—— 摘编自《 浅谈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根据材料二,概括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民公社化运动与1978年以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出发点有何相似之处?两者结局的不同说明了什么?

 

查看答案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长江三峡时强调:“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0年9月16日,左宗棠创办的兰州机器织呢局(呢绒纺织工厂)开工。他委托胡雪岩向德国商人购买机器设备1200多件,并从德国聘请匠师十多人。左宗棠离开兰州后,德国技师三年合约期满回国。1884年初织呢局因锅炉破裂从此停工。

——整理自《科普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兰州机器织呢局是近代中国哪次探索中创办的企业?该企业“因锅炉破裂从此停工”说明它面临什么困境?

材料二  新中国初期,我国石油严重短缺,60多岁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带领技术人员跋山涉水进行石油勘探。在勘探最困难的时候,李四光鼓励大家:“我们一线的生机,还是在我们的民族,大家打起精神,举起锄头向前挖去。”终于,1959年勘探出了大庆油田。随后,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大港、胜利、华北大油田相继找到,中国摘掉了“贫油”的帽子。

——摘选自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选修四

(2)举出一名新中国早期的国防科研工作者及其贡献。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这些科研工作者身上有什么共同精神?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对科技创新投入快速增长(见下图),总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列举把“大国重器掌握在自己手中”需要具备的条件。

 

查看答案

下图反映当时我国的外交特点是。              (   )

A. 屈辱外交    B. 外交趋于成熟

C. 走向世界的中国    D.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查看答案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话剧《茶馆》《龙须沟》上演,《红岩》等小说出版,《南征北战》等电影上映。这些成就的取得直接得益于            (   )

A.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B.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C. “一五计划”的实施    D. “双百”方针的提出

 

查看答案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是(   )

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科学发展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