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政府在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上出台了一部什么法律文献?

(2)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也在高速进行。请问,对农业改造的方式是什么?三大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是怎样的?

(3)1978年12月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农村的经济体制作出重大改革,它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方式:农业生产合作社意义:①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居于主导地位,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已经建立起来。 ②社会主义的社会会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③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主要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用:使农村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出现巨大变化 【解析】(1)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2)依据课本所学可知,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开展,分散的小农经济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发展的需要,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应道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可知,对农业改造的方式是农业生产合作;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居于主导地位,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已经建立起来。 (3)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78年12月后,我国的改革开放首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村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出现巨大变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国家政权属于人民。”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第二条: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共同纲领》是何时通过的?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其主要历史使命是何时完成的?标志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宪法规定的国家政权基础是什么?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

(3)根据材料二的条文说明这是一部什么类型的宪法?

 

查看答案

为了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___________”的创造性构想;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建设成就被世界各国誉为“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________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_______使农村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出现巨大变化。

 

查看答案

中共十五大指出,__________成为指引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中共十九大确立了__________的历史地位。

 

查看答案

(题文)1955年4月,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_____;1972年2月,美国总统_____访问中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