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在探索如何在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中,遇到了许...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在探索如何在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中,遇到了许多的挫折,出现了许多的失误,最终试到了一条适合中国的道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纷纷成立人民公社。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

材料三:安徽凤阳县粮食产量表

1980年粮食产量

1981年粮食产量

1982年粮食产量

 

5.02亿千克

 

6.07亿千克

 

7.15亿千克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的哪项运动?该运动有什么重大意义?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哪几个事件?

(3)材料三中情况的出现是因为实行了什么改革?

 

(1)上地改革彻底摧毀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1)依据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信息,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50年,为了满足广大农民迫切想要得到土地的愿望,我国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上地改革彻底摧毀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依据材料二“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纷纷成立人民公社。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的信息,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58年,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提出后,由于我党和人民缺乏建设经验,急于求成,我国走上了左倾的错误道路,典型的事件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国民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重的经济困难,材料二中描述的既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根据材料三“安徽凤阳县”和粮食产量逐年增加的信息,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78年,我国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在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粮食产量增加迅速,所以材料中的政策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20世纪中国走向强国之路的进程中,经历了重要的四步,请回答:

(1)第一步:,辛亥革命——孙中山领导,结束了封建帝制,使中国人民醒起来。请问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第二步:新中国成立——毛泽东领导,推翻了三座大山,使中国人民站起来。那么新中国的“新”是什么含义呢?

(3)第三步: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有何历史意义?

(4)第四步:改革开放——邓小平领导,开创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人民富起来,哪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这一伟大起点?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什么?

 

查看答案

目前,中国高速列车保有量在1500列左右,数量居世界第一;列车时速覆盖了200公里到380公里各个速度等级,种类最全;动车组累计运营里程超过16亿公里,为世界之最。下列关于中国的交通方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铁路等轨道交通建设发展迅速,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B. 高铁轨道连通了中国大中城市

C. 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一位

D. 大城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查看答案

发现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并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是

A. 屠呦呦

B. 钱学森

C. 邓稼先

D. 袁隆平

 

查看答案

2018年4月14号,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马朝旭在联合国安理会叙利亚问题紧急会议上发言时,再次表达了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的强烈要求,他强调政治解决是叙利亚问题的唯一出路。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会议是

A. 第25届联合国大会

B.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C. 第27届联合国大会

D. 第28届联合国大会

 

查看答案

“君子和而不同”是儒家的重要思想。在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具有这一思想的外交方针是(   )

A. 互不侵犯    B. 和平共处

C. 平等互惠    D. “求同存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