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强的发达国家,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强的发达国家,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非常重要。

材料一:中美关系发展史

材料二:1941年12月,中美关系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美国开始正视中国战场对于抗击日本的巨大作用,迫切需要中国战场牵制和消耗日本的战斗力。

——张殿清《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及启示》

材料三:如图2漫画名为“眼疾”。漫画中,站着的医生说:“难道你连六亿人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也看不见吗?”坐着的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回答:“我看不见。我只能看见蒋介石。”

材料四:2018年4月4日,美国政府决定对中国输美的1333项5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相对的,国务院关税委员会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汽车、化工品等14类106项商品加征25%的关税。中美贸易战一触即发。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在材料一的①阶段发生了一场美国直接参与的侵华战争,战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在③阶段美国是如何支持蒋介石加紧进行内战准备的?在⑤阶段中美关系发展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简析使导致当时中美关系发生“转折性变化”的事件是什么?此后不久,国际社会出现了一副题为“UNITED we will win”(团结,我们就能获胜)的宣传画。哪一文献的发表体现了该宣传画“团结”的主题?

(3)由杜勒斯的“眼疾”可以推断出当时美国政府对华是什么态度?请用一具体事实予以佐证。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美国对华进行贸易威胁时,主要是什么因素导致中国态度越来越强硬?你认为中美关系怎样才能健康稳定地发展?

(5)回顾过去,中美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展望未来,中美关系要想健康稳定的发展,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必须坚持什么原则?为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中国政府制定了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当前,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还存在哪些不利因素?(答出一方面即可)

 

(1)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没有“完全”二字不给分);美国用飞机、军舰将54万国民党军队运到内战前线;中美关系正常化或中美冰释雪融。 (2)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联合国家宣言》。 (3)全面敌对或者反共;命令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美国发动对朝鲜的战争,威胁我国安全;派飞机轰炸中国边境(答出一点即可) (4)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任答其中 一点均可)①中美之间要增进了解,增强互信;②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③加强合作,互利共赢。(答到任一点即可) (5)一个中国原则;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台独分子坚持台独立场;国外反华势力的干扰(答出一点即可) 【解析】(1)材料一的①阶段指的是1840——1942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0——1901年,美国参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③阶段指的是1945——1949年,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用飞机、军舰将54万国民党军队运到内战前线,支持蒋介石加紧进行内战准备;⑤阶段指的是1972——1979年,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签订《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根据材料二的“1941年12月,中美关系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美国开始正视中国战场对于抗击日本的巨大作用,迫切需要中国战场牵制和消耗日本的战斗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中美关系发生了转折性变化。1942年,华盛顿会议上,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反法西斯国家开始协同作战。 (3)根据材料三的“美国国务卿杜勒斯看不见中国人民共和国,只能看见蒋介石。”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推断出当时美国政府对华是全面敌对或者反共。美国命令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美国发动对朝鲜的战争,威胁我国的安全;美国派飞机轰炸中国边境等。 (4)根据材料四的“国务院关税委员会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汽车、化工品等14类106项商品加征25%的关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提高导致中国态度越来越强硬。为了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地发展,中美之间要增进了解,增强互信;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加强两国之间的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5)中美关系发展的前提是必须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展望未来,中美关系要想健康稳定的发展,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改革开放后,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台独分子坚持的台独立场和国外反华势力的干扰都是当前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还存在的不利因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政治文明的不断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某学校九年级(2)班同学对民主和法制进行了探究,请你参与下面的活动。

材料阅读 问题探究

 

查看答案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重温中外历史上各国政府在农业建设方面的重大举措。

材料一:建国以来农村政策调整概况表(节选)

实行时间

农村政策

主要内容

重要影响

1950-1952年

进行土地改革

 

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

1953-1956年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978年以来

 

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材料二: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关于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具有人身自由,包括有权离开土地,有权拥有财产,有权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立约等活动;地主不能买卖或交换农奴,不能禁止农奴结婚,也不能干涉农奴的家庭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授与农奴的份地,在法律上仍是地主的财产,农奴只有“永久使用”权。

材料三:美国政府与农民签订合同,国家给农民适当的补贴,让农民缩减耕地和屠宰牲畜。在《农业调整法》(1933年5月通过)生效的头一年,屠宰了二千三百万头牛,六百四十万头猪,减少了三百万公顷小麦播种面积和四百万公顷棉花播种面积。法案实施后,农产品价格回升到1909-1914年农业繁荣时期的水平。

——摘编自李纯武《简明世界通史》

(1)仔细阅读建国以来农村政策调整概况表,结合所学知识,写出①处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和②处的农村政策。

(2)根据材料二回答:1861年改革,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什么条件?

(3)据材料三,概括美国对农业进行调整采取的措施及特点。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所述,你能够得出什么结论?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将以下内容补充完整

(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对信息的记录、储存和传播,影响最显著、最久远的是              

(2)大画家张择端描绘东京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的风俗画是            

(3)井冈山会师后,形成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部队是            

(4)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的武汉长江大桥修建于              时期

(5)二战后初期,美国总统杜鲁门把世界分成“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的依据是            

 

查看答案

近年来,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导弹防御系统,该系统已经推进到与中国近在咫尺的邻国,将对中国构成巨大的潜在威胁。这表明(  )

①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任重道远

②美国政府推行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

③在反恐等重大问题上,美国积极寻求国际支持

④美国主导的单极格局已经形成

⑤中国的发展已经对美国构成极大的威胁

A. ①③⑤    B. ①②④    C. ②④⑤    D. ①②⑤

 

查看答案

2015年8月11日,生活在国际空间站内的宇航员们首次品尝了他们在太空种植出来的生菜。科学家们把这一舌尖上的味道,看作是载人飞船前往火星迈出的重要一步。通过这段材料可以看出科学技术在哪两大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

A. 计算机技术和生物技术    B. 原子能技术和航天技术

C. 生物技术和航天技术    D. 航天技术和网络技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