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1957年工业生产情况简表

工业生产发展情况

中国

英国

美国

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

18%

4.1%

2.8%

增产400万吨钢所用时间

5年

24年

15年

 

 

 

——数据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

材料二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材料三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材料四中国崛起是一个“进行”时,从1949年至1978年用了30年时间,进入“崛起准备期”,再从1979年至2020年用40年时间,真正进入了“崛起起飞期”。

(1)材料一反映的现象是什么?简要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反映出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哪次严重失误?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从“崛起准备”到“崛起起飞期”的转折性事件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1)现象:中国经济(工业)迅速发展;原因: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或国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 (2)变化: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3)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事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理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解析】 (1)第一问,依据材料一信息“1953—1957年工业生产情况简表”可知,1953—1957年,中国经济取得了迅速的发展。所以,材料一反映的现象是中国经济(工业)迅速发展。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53—1957年,我国政府编制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建设者的辛勤劳动。所以,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国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 (2)依据材料二信息“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三大改造的完成。到1956年底,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所有制发生的变化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3)依据材料三信息“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1958年出现高指标、浮夸风的“大跃进”运动。依据材料三信息“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1958年大办食堂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4)依据材料四所给信息“从1949年至1978年用了30年时间,进入‘崛起准备期’,再从1979年至2020年用40年时间,真正进入了‘崛起起飞期’”可知,从“崛起准备期”到“崛起起飞期”发生转折的时间点是1978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原因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

材料一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二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1979年《中美建交公报》

材料三在当选美国总统的三个月之后,唐纳德·特朗普明智地决定美国政府坚持长期奉行的“一个中国”政策,并在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通话中予以确认。

—2017年2月15日《中国日报》

(1)材料一中的《中美联合公报》是在哪个城市签署的?签署这一公报时我国的最高领导人是谁?该公报的签署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2)最早和当前奉行的“一个中国”政策的美国总统分别是谁?依据材料二,简要说明这一政策的基本内容。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20世纪80年代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材料二(经济)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邓小平

(1)材料一中的“改革”指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设立经济特区的原因,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殊之处。

 

查看答案

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民主法治建设遭到践踏。

 

查看答案

三大改造使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查看答案

中共“十四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