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魏征死后,唐太宗痛惜失去了一面知得失的“镜...

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魏征死后,唐太宗痛惜失去了一面知得失的“镜子”,由此可见唐太宗

A. 提倡节俭    B. 重视人才    C. 勤于政事    D. 善于纳谏

 

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他经常通过大臣的谏言进行自我对照,发现过失及时修正,他的这种胸襟犹为可贵。对于当时直言进谏到当众冒犯皇帝的大臣魏征,唐太宗非但没有定他的罪,还非常器重他。魏征死后,唐太宗非常悲痛惋惜,曾言“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今魏征猝逝,遂失一镜矣!”,由此可见唐太宗善于纳谏,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虽然也是唐太宗采取的措施,但在题干中体现不出来。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中国古代某著名工程示意图,根据示意图上的有效信息判断,该工程的作用是

A. 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B. 有利于中外文化的交流

C. 巩固了统治,使统治长治久安

D. 加强了民族融合与交流

 

查看答案

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1957年工业生产情况简表

工业生产发展情况

中国

英国

美国

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

18%

4.1%

2.8%

增产400万吨钢所用时间

5年

24年

15年

 

 

 

——数据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

材料二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材料三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材料四中国崛起是一个“进行”时,从1949年至1978年用了30年时间,进入“崛起准备期”,再从1979年至2020年用40年时间,真正进入了“崛起起飞期”。

(1)材料一反映的现象是什么?简要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反映出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哪次严重失误?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从“崛起准备”到“崛起起飞期”的转折性事件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

材料一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二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1979年《中美建交公报》

材料三在当选美国总统的三个月之后,唐纳德·特朗普明智地决定美国政府坚持长期奉行的“一个中国”政策,并在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通话中予以确认。

—2017年2月15日《中国日报》

(1)材料一中的《中美联合公报》是在哪个城市签署的?签署这一公报时我国的最高领导人是谁?该公报的签署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2)最早和当前奉行的“一个中国”政策的美国总统分别是谁?依据材料二,简要说明这一政策的基本内容。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20世纪80年代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材料二(经济)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邓小平

(1)材料一中的“改革”指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设立经济特区的原因,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殊之处。

 

查看答案

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民主法治建设遭到践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