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武则天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史学家还是肯定了她的功绩。其原因是武则天( )
A. 创立殿试制度 B. 重用有才之人
C. 打击大族势力 D. 促进社会发展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曾出现过几个难得的治世或盛世局面,其中产生于唐朝初年的是( )
A. 文景之治 B. 开皇之治 C. 贞观之治 D. 康乾盛世
“北通涿郡(在今北京)之渔商,南运江都(在今江苏扬州)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对加强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工程的赞颂。它是
A. 长城
B. 都江堰
C. 大运河
D. 赵州桥
主题探究
“盛世”与“统一”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总是紧密联系的,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话题与思索。某校七年级(1)班准备举办一次主题为“中国历史上的盛世与统一”的探究活动。
(回眸盛世)(1)小明同学准备制作一张《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局面简表》,但还没有全部完成,请在下面表格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完成表格。
朝代 | 西汉 | 东汉 | 唐朝 | 清朝 |
盛世局面 | ①______________ | 光武中兴 |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 康乾盛世 |
(2)请以唐朝其中一个盛世局面为例,说明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促成了盛世局面的形成。
(维护统一)(3)清朝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统治者在巩固边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维护了国家统一,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区 域 | 新 疆 | 西 藏 | 台 湾 |
|
|
|
|
设置的管理机构 |
|
|
|
(总结感悟)(4)请结合以上活动简要说明“统一”与“盛世”的关系。
材料解析
材料一: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的正式确立。宋朝初期,虽然还处在战争状态,但赵匡胤对开科取士却没有丝毫懈怠,建国当年便举行了第一次科举考试,录取了19人;第二年考试,只录取了11人;此后数年,每榜进士大约都在10人左右,最少的乾德四年(966年)仅录取了6个人,可谓凤毛麟角。而唐、五代以来,每科进士都录取在二三十人。
材料二:开宝三年(970年),宋太祖命主持科举的礼部整理近十年以及后周乃至后汉的举子档案,统计一下,看历经15次考试还没考中的究竟有多少人。礼部经过仔细核查,列出了以司马浦为首共计106人的名字。赵匡胤大笔一挥:这些人实在不易,统统赐本科进士出身。后来,这种进士有个专门的名称,叫做“恩科进士”,即皇帝开恩特赐的进士。
(1)据材料一,指出宋朝科举选士呈现的趋势是什么。
(2)材料二中赵匡胤“大笔一挥”改革发展了科举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项改革在宋代产生的深远影响是什么?宋代改革发展科举制是在落实什么政策?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时期科举考试的变化。
(4) 上述材料和问题研究的主题是什么?
解析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郑和与哥伦布航海情况对比表
航海家项目 | 郑和(中国) | 哥伦布(意大利) |
时间 | 1405﹣1433年 | 1492﹣1504年 |
航海次数 | 7次 | 4次 |
各次航海的船只 | 大小船只200多艘 | 最少3只,最多17只 |
每次航行人数 | 约2.7﹣2.8万人 | 最少90人,最多1500人 |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郑和的船队从我国何处出发?最远到达哪里?
(2)根据材料二,比较郑和与哥伦布航海情况,说一说郑和下西洋为什么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3)请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