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材料一: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

材料一: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郑和下西洋同欧洲航海家远航列表比较如下:

 

郑和

下“西洋”

哥伦布

到达美洲

达•伽马

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1497-1498年

次数

7次

4次

1次

人数

27800人

1000-1500人

160人

船数

大号宝船63艘(共计百余艘)

17艘

4艘(一说3艘)

船只大小

长151.8米,宽61.6米

旗舰100吨长24.5米宽6米

120吨、100吨、50吨

 

 

——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用书

材料三: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近5年来,作为推动中国与世界共享发展成果,同时也为全球可持续增长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案的伟大实践,“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并取得积极成果。

——摘自人民日报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请举出唐朝主动对外友好交往的两个事例。我国四大名著中的哪一部取材来源于其中的一个事例?

(2)阅读材料二通过比较,指出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伟大壮举的原因(写出两点即可)。欧洲航海家们的远航指的是哪一场海外探险活动?

(3)阅读材料三,写出什么是“一带一路”?根据所学知识,写出西汉时期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基础的人是谁?

(4)“一带一路”建设适应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为了顺应这一趋势,中国在2001年11月加入了哪一个国际组织?

(5)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融入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这一潮流?

 

(1)鉴真东渡、玄奘西游;《西游记》。 (2)规模大、次数多等等;新航路的开辟。 (3)“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张骞。 (4)全球化趋势;世界贸易组织。 (5)中国要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重视发展科技;重视培养人才;借鉴和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促进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等。 【解析】 (1)第一问,依据材料一所给信息“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对外实行了开放政策,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途经我国新疆及中亚诸国,到天竺取经。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介绍到中国的人。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终于在754年到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教,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等,为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卓越的贡献。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取材于民间流传的唐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 (2)第一问,依据材料二信息“郑和下西洋同欧洲航海家远航列表”可知,1405-1433年,郑和下“西洋”远航的次数是7次,大号宝船63艘,船长151.8米,宽61.6米;1492-1504年,哥伦布远航的次数是4次,船数17艘,旗舰100吨长24.5米宽6米;1497-1498年,达•伽马远航的次数是1次,船数是4艘,载重量是120吨、100吨、50吨。从中可以看出,郑和下“西洋”远航的次数多、规模大。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5世纪开始,欧洲各国相继开始持续二百多年的海外探险,寻找黄金的和侵略扩张活动,欧洲航海家们的远航指的是新航路的开辟。 (3)依据材料三信息“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可知,“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后,开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张骞开辟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这条线上运输最多的是中国的丝绸,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所以,为“丝绸之路”开通奠定基础的人是张骞。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带一路”是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正是适应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为了顺应这一趋势,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5)依据材料信息,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认为中国要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抓住机遇,发展自己;重视发展科技;重视培养人才;借鉴和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促进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参与国际竞争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

材料二:……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却变为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为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创新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重要的推动力。

——马克思

材料三:瓦特改良的蒸汽机不仅比原来的蒸汽机少用大量煤,而且使人类从此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古老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在发生变化。……德国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站在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一批重要发明在德国诞生,德国取得的成果达到202项,超过英法两国的总和,居世界第二位。直到今天,德国依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科技大国之一。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互联网将地球缩成一张小小的网,在这张网里,你可以发布信息、阅读新闻报道、寻医问药,甚至在线购物、网上交易股票,等等。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引用材料二中原文,分别说明材料一所代表的三大发明给西方带来的影响。

(2)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是哪个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世界形成了什么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进了什么时代?

(3)请举出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技成果各一项,并分别说明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

(4)从材料四中我们知道,互联网为人类创造了崭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

(5)结合四则材料及所学知识,简单概括一下你对科技的理解?

 

查看答案

材料一:新疆、西藏、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地区

史实

新疆

西汉: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唐朝: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

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A)管辖新疆地区。

西藏

唐朝: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吐蕃,唐蕃关系日益密切。

元朝: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清朝: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B)

台湾

三国时期: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元朝:设澎湖巡检司,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清朝:1684年,设置(C),隶属福建省,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材料二:所有敬仰孙中山先生的中华儿女,包括大陆同胞、港澳同胞、台湾同胞等,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把握历史机遇,担当历史责任,把孙中山先生等一切革命先辈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把近代以来一切仁人志士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把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上的讲话

材料三: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清,但我的确期望它停止分裂。它或者将全部变成一种东西,或者全部变成另一种东西。

——选自林肯《家庭纠纷》

(1)请写出材料一表格中A、B、C处应填入的内容。

(2)材料二中孙中山先生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中,推翻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是哪次革命?

(3)材料二中提到的港澳同胞是通过哪一伟大构想回到祖国怀抱的?我国是从哪个国家手中收回澳门的?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形成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请举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一个史实。

(4)材料三反映出林肯的什么主张?为了取得南北战争的胜利,他颁布了哪部文件扭转了战局?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5)结合上述材料,简单谈谈你对维护国家统一的看法。

 

查看答案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  )

A. 信息化    B. 多极化    C. 两极格局    D. 多元化

 

查看答案

美国和苏联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  )

A. 苏联解体    B. 东欧剧变    C. 海湾战争    D. 科索沃战争

 

查看答案

“科教兴国”这一观点在日本发展历程中得到证实的史实有(  )

①大化改新    ②明治维新    ③法西斯上台    ④二战后日本的崛起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