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口述史是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 (1)请你结合亲历者的口述和...

口述史是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

(1)请你结合亲历者的口述和所学知识,完成以下表格。

材料一至今,76岁的樟木村村民莫荣樟对1951年秋末分田地的情形记忆犹新:“村上地主、富农的田地和房屋都分给没有田地的贫下中农了。”“打土豪,分田地,那些分到田地的村民个个脸上乐开了花。共产党是咱老百姓的大救星呀!”

——《土地改革:农民翻身做了土地的主人》

材料二第二章土地的没收和征收

第二条 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但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

……

第六条 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对比材料一、二,指出在土地改革的政策上,口述历史与文献记载的不同。你认为应该如何使用口述史料研究历史问题?

材料三  “当年,全世界都面临着这样一个重大课题,必须要有新的抗疟新药来解决老药的抗药性问题,国内外做了大量工作都没有满意成果。”回忆与青蒿素的第一次接触,屠呦呦语气中不乏兴奋和自豪:“那时科研攻关的难度相当高……后来通过系统查阅古代文献,发现了重新提取青蒿素的办法。”

(3)口述史料,是记录历史事件当事人或者目击者的回忆而保存的口述凭证。依据材料三的内容,请你以访问者的身份提出一个采访问题。

问题:

 

(1) 反映的历史事件 时间 历史意义 开国大典   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一五计划     “原子弹”爆炸成功       1978年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2)不同:口述人认为地主和富农的全部财产都被没收,而文献记载的是地主部分资产被没收,富农的财产不得侵犯。 研究方法:口述史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史学研究的史料来对待,但要谨慎使用。在使用时,应与其他历史文献进行比对,让历史更加接近真实。 (3)答案示例:(言之成理) 您为什么选择寻找治疗疟疾的新型药物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您是怎么发现青蒿素的? 【解析】 (1)根据表格内容可知,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1953年到1957年为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我国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是1978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2)根据材内容“村上地主、富农的田地和房屋都分给没有田地的贫下中农了。”和“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但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的对比可知,口述人认为地主和富农的全部财产都被没收,而文献记载的是地主部分资产被没收,富农的财产不得侵犯。所以在使用口述史料研究历史的时候要注意口述史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史学研究的史料来对待,但要谨慎使用,在使用时,应与其他历史文献进行比对,让历史更加接近真实。言之有理即可。 (3)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您为什么选择寻找治疗疟疾的新型药物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您是怎么发现青蒿素的?在研发过程中遇到了怎样的困难?等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桥梁是跨越阻隔的沟通,“桥梁”也是精神心灵的沟通。

材料一2009年中国工程人员开始修建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它集桥、岛、隧道于一体,全长55公里,包括22.9公里主体桥梁,4个人工岛和6.7公里的世界最长最深海底沉管隧道,隧道埋设在海平面以下40多米深处。大桥必须能抵御16级台风和8级地震,使用寿命120年。港珠澳大桥预计近期正式通车。

(1)依据材料一,概括建造港珠澳大桥面临的困难。结合所学,指出港珠澳大桥修建的前提和条件。

材料二

(2)结合所学,谈谈你认为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基础有哪些?

 

查看答案

新中国外交经历了近70年的风雨历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20世纪50年代

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第二年,中国分别与印度、缅甸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1955年,中国参加了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成功。

(1)依据上述材料,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符合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括号内划“√”;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括号内划“×”;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括号内划“○”。

①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与任何国家建交。(     )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一些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

③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扭转了会议的航向。(     )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日内瓦国际会议。(     )

20世纪70年代

(2)指出上述图文材料所反映的外交成果。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取得这一成果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后

(3)依据材料和所学,概括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特点。从以上图文材料中任选其一,谈谈当今中国在世界舞台发挥的作用。(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材料一

(1)以上图片材料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结合所学,将图片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① 标志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确立的是。

② 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是。

③ 反映国家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力的是。

(2)任选以上一个政治制度,写出制度名称并简述其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的作用。

材料二  某学习小组为撰写历史小论文搜集了如下资料:

(3)以上资料围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可以提炼出多个主题。阅读材料,完成表格。

资料序号

提炼的主题

②、⑧

主题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完善

主题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

⑤、⑦

主题三:

主题四: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

 

 

 

查看答案

创立了逻辑学科,而且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的是

A. 德谟克里特

B. 苏格拉底

C. 凯撒

D. 亚里士多德

 

查看答案

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的基本要素。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 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

B. 斯巴达克起义沉重打击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

C. 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

D.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