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时期,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考进士科的人比考其他科...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时期,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考进士科的人比考其他科的人多,录取比较严格,不少人从少年拷到白头仍未重金石。后来有人作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唐太宗见到新科进士们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二:明末清初著名思想界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回答问题:

⑴上述材料是对我国古代哪一种制度的反映?这一制度正式形成于什么朝代?

⑵材料一说明这一制度在唐朝发生了什么变化?它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二说明到了明朝,这一制度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其产生了什么危害?

(4)随着新课程改革,历史学科考试形式发生了变化,这是为什么?

 

(1)科举制度,隋朝 (2)唐太宗完善科举制,增加考试科目 吸纳人才,巩固了政权; (3)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只攻读经书,不求实际学问 败坏了人才,禁锢了思想,严重影响社会的发展 (4)有助于改变单纯对历史知识的机械记忆,培养历史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根据材料一“考进士科的人”“新科进士们”等可知,这的反映是我国古代科举制;结合课本所学,为了改变魏晋以来选官制度的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诞生。 (2)依据第一问已知“这一制度”是科举制。结合课本所学,唐朝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增加考试科目,常设的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最为重要。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唐太宗时期,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进士科第一名称状元;武则天大力发展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开武举,亲自面试学生;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唐朝科举制的完善,有利于统治者吸纳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巩固了政权。 (3)依据材料三“八股文”,可知是明朝实行的八股取士。结合课本所学,明朝建立后,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科举考试内容限于“四书”“五经”,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分为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史称“八股取士”。读书人为了应试埋头苦读,不讲求实际学问,思想逐渐僵化,遏制了创造力,考中做官后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严重阻碍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4)依据题干“随着新课程改革,历史学科考试形式发生了变化”,随着新课程改革,历史学科考试形式由闭卷改为开卷,这有助于改变单纯对历史知识的机械记忆,培养历史学习能力等,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它的设计和建造者是

A. 李冰    B. 李春    C. 赵普    D. 郑板桥

 

查看答案

唐朝时期曾为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物(   

A. 高僧玄奘    B. 鉴真和尚    C. 李春    D. 马可•波罗

 

查看答案

为了传承民族文化,彰显民族特色,我国增设清明节、端午节等为法定节假日。这些节日早在宋代都有了,那时最受重视的节日是 ( )

A. 中秋节    B. 元宵节    C. 元旦    D. 重阳节

 

查看答案

为我国美术史上,描绘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的不朽作品(   

A. 《清明上河图》    B. 《秋郊饮马图》    C. 《纺车图》    D. 《耕获图》

 

查看答案

(题文)其史学地位与司马迁齐名,其著作被宋神字御批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部编年体通史巨著是(   

A. 《资治通鉴》    B. 《史记》    C. 《左传》    D. 《汉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