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推行郡县制。

——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

——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  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1)上述四则材料分别是哪个朝代的统治措施?

(2)材料一中的措施哪一项对我国历史影响最为深远? 

(3) 请指出材料二中措施的原因与影响?

(4)由材料一到材料四说明皇权和相权有什么变化?

 

(1)材料一:秦朝;材料二:元朝;材料三:明朝;材料四:清朝。 (2)郡县制 (3)原因:为了对元朝的辽阔疆域进行有效的统治;影响:①加强了对全国各地的管辖,巩固了统一;②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4)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直到废除 【解析】试题此题为综合问答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和概括总结能力。试题分设四个小问进行考查。 (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历史史实的识记掌握能力。解答此题,要紧扣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中的关键词句,将关键词句和所学知识结合起来组织答案即可。从材料一中“太尉”、“御史大夫”、“郡县制”等关键信息可知,这是秦朝的统治措施;从材料二中“行中书省”等关键信息可知,这是元朝的行省制度;从材料三中“废除丞相……地方设三司。”等关键信息可知,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因此材料三是明朝的统治措施;从材料四中“军机处”等关键信息可知,这是清朝的统治措施。 (2)此题主要考查秦朝郡县制的相关知识内容。依据已学知识,在材料一所实施的措施中,郡县制对我国历史影响最为深远,因为在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从而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此后历朝历代沿用该制度至今,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3)此题主要考查元朝行省制度的相关知识内容。通过对材料二的分析我们知道,材料二中所提及的措施指的是行省制度,而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的原因是为了对空前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管辖和统治;元朝通过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对全国各地的管辖,巩固了统一,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4)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一秦始皇设立丞相,材料二元世祖时期实行行省制度,材料三中明太祖废除丞相,再到材料四中雍正帝设立军机处,从这些官制的演变中可以看出相权和皇权的变化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时期,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考进士科的人比考其他科的人多,录取比较严格,不少人从少年拷到白头仍未重金石。后来有人作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唐太宗见到新科进士们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二:明末清初著名思想界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回答问题:

⑴上述材料是对我国古代哪一种制度的反映?这一制度正式形成于什么朝代?

⑵材料一说明这一制度在唐朝发生了什么变化?它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二说明到了明朝,这一制度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其产生了什么危害?

(4)随着新课程改革,历史学科考试形式发生了变化,这是为什么?

 

查看答案

如图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它的设计和建造者是

A. 李冰    B. 李春    C. 赵普    D. 郑板桥

 

查看答案

唐朝时期曾为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物(   

A. 高僧玄奘    B. 鉴真和尚    C. 李春    D. 马可•波罗

 

查看答案

为了传承民族文化,彰显民族特色,我国增设清明节、端午节等为法定节假日。这些节日早在宋代都有了,那时最受重视的节日是 ( )

A. 中秋节    B. 元宵节    C. 元旦    D. 重阳节

 

查看答案

为我国美术史上,描绘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的不朽作品(   

A. 《清明上河图》    B. 《秋郊饮马图》    C. 《纺车图》    D. 《耕获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