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对外交往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古代历代统治者都很重视对外交往...

对外交往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古代历代统治者都很重视对外交往,

(1)举出汉代和唐代对外交往的典型事例各一个

(2)下图是中国古代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示意图,请回答:

①郑和下西洋发生在哪个朝代?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②郑和的船队能够成功远航的原因是什么?(至少写出2点)

③郑和下西洋有什么重要意义?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函

材料二 “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帆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

——《粤海关志》

材料三  “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     

    ——《清高宗圣训》

①上述材料分别反映出清朝统治者怎样的思想?产生这种思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②在上述思想的影响下,清朝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实行此政策造成的严重危害是什么?

③综上所述,概括我国古代从汉、唐、明、到清朝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④请联系当前对外开放的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

 

(1)丝绸之路 玄奘西行(鉴真东渡或遣唐使来华) (2)①明朝;非洲东南沿海和红海沿岸。 ②国力强盛,社会安定;统治者的支持;郑成功的船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船上配有航海图和罗盘针。(任写两点) ③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3) ①自持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害怕沿海居民同外国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 ②闭关锁国;危害:清政府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 ③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 ④看法提示:从闭关锁国政策中吸取教训。(如:任何国家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融入到世界当中去,不能固步自封。)坚定不移的走改革开放之路。(如:今天的开放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张骞通西域的基础上,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到天竺求取佛经,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为了学习中国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2)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成祖时期,派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力强盛,社会安定,这是郑和的船队能够成功远航的最主要原因;统治者的支持;郑成功的船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船上配有航海图和罗盘针;郑和本人的吃苦耐劳、勇于探索的精神等都是郑和的船队能够成功远航的原因。 ③郑和的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3)①材料一的“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反映出清朝统治者自恃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材料二的“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帆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 反映出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材料三的“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反映出清朝统治者害怕沿海居民同外国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清朝统治者产生这种思想的根本原因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 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统治者自恃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害怕沿海居民同外国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所以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使清政府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唐、明朝前期,我国一直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清朝前期,我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由此可见,我国古代从汉、唐、明、到清朝对外政策发生的变化是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 ④闭关锁国政策使清政府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我们应该从闭关锁国政策中吸取教训,必须融入到世界当中去,不能固步自封。要坚定不移的走改革开放之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我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

(l)材料一图示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什么政治体制?该朝代为巩固统治采取的经济措施是什么?

(2)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材料二图示反映的元朝首创的哪一制度?为实行有效统治,元朝还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请写出元朝突出加强管理的两处边疆地区的名称。

(3)材料三记载的是哪朝的官制变化?这一变化出现在哪一皇帝统治时期?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官制的演变可以看出皇权和相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查看答案

如下图为宋应星编写的我国的一部古典科技巨著,对它的正确评价是(  )

A. 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B. 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C. 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D. 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查看答案

某校文学长廊中悬挂着以下一组图片,他们取材于

舌战群儒         蒋干盗书      

单刀赴会          挥泪斩马谡

A. 《三国演义》    B. 《西游记》    C. 《水浒传》    D. 《红楼梦》

 

查看答案

清朝以夜郎自大的文化心态,试图构筑起一道隔绝中外的“防线”,却使中国长期处于落后的状态。这道“防线”指的是(     )

A. 设立军机处    B. 大兴文字狱    C. 重本抑末    D. 闭关锁国

 

查看答案

(题文)18世纪中期,清朝政府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叛乱

A. 重新统一了蒙古    B. 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C. 稳定了西藏政局    D. 加强了对黑龙江地区的管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