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南京静海寺安置着一尊高1.842米的警世钟,钟身铸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八个大...

南京静海寺安置着一尊高1.842米的警世钟,钟身铸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八个大字。该钟警世的“前事”是指(      )

A. 国民政府垮台    B. 洋务运动失败

C. 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    D. 《南京条约》签订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6月,英国悍然发动了侵华战争,史称鸦片战争。1842年英军侵犯南京,清政府被迫在静海寺与英国政府议约,双方共在寺内议约四次。8月29日在英军旗舰“康华丽”号上正式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静海寺因此成为中国近代史起点的象征。由此可知,南京静海寺警世钟警世的“前事”是指《南京条约》签订。故D符合题意;南京的解放,标志着国民政府垮台,与南京静海寺的警世钟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洋务运动失败标志是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故B不符合题意;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与公祭日的设立有关。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对外交往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古代历代统治者都很重视对外交往,

(1)举出汉代和唐代对外交往的典型事例各一个

(2)下图是中国古代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示意图,请回答:

①郑和下西洋发生在哪个朝代?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②郑和的船队能够成功远航的原因是什么?(至少写出2点)

③郑和下西洋有什么重要意义?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函

材料二 “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帆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

——《粤海关志》

材料三  “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     

    ——《清高宗圣训》

①上述材料分别反映出清朝统治者怎样的思想?产生这种思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②在上述思想的影响下,清朝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实行此政策造成的严重危害是什么?

③综上所述,概括我国古代从汉、唐、明、到清朝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④请联系当前对外开放的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

 

查看答案

我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

(l)材料一图示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什么政治体制?该朝代为巩固统治采取的经济措施是什么?

(2)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材料二图示反映的元朝首创的哪一制度?为实行有效统治,元朝还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请写出元朝突出加强管理的两处边疆地区的名称。

(3)材料三记载的是哪朝的官制变化?这一变化出现在哪一皇帝统治时期?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官制的演变可以看出皇权和相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查看答案

如下图为宋应星编写的我国的一部古典科技巨著,对它的正确评价是(  )

A. 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B. 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C. 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D. 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查看答案

某校文学长廊中悬挂着以下一组图片,他们取材于

舌战群儒         蒋干盗书      

单刀赴会          挥泪斩马谡

A. 《三国演义》    B. 《西游记》    C. 《水浒传》    D. 《红楼梦》

 

查看答案

清朝以夜郎自大的文化心态,试图构筑起一道隔绝中外的“防线”,却使中国长期处于落后的状态。这道“防线”指的是(     )

A. 设立军机处    B. 大兴文字狱    C. 重本抑末    D. 闭关锁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