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

——周恩来

(1)结合图1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请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是在哪一年?

(2)图2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与这一历史事件相关的两国何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材料二与哪一次国际会议有关?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怎样的外交方针?

(4)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1)1971年 (2)1972年尼克松访华 1979年 (3)万隆会议 求同存异 (4)中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等。(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2)图2是尼克松访华的情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根据材料二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在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4)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这是新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原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小明的爷爷出生时因时代特征取名“建国”。60-70年代在西北当兵目睹了中国最早的航天器发射成功,转业回乡后在生产队从事杂交水稻的培育。他还见证了中国人实现太空行走。

(1)小明爷爷出生在哪一年? 他当兵目睹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中国人实现太空行走是在哪一年?由谁乘坐哪艘载人飞船实现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乡愁》余光中(台湾) 1972年作

材料三:1993.10,台湾艺术家在北京演出舞台剧《薪传》;1995-2015年,海峡两岸间接贸易额达1800多亿元,台湾同胞到大陆达2000多万人次。

(1)材料一的两幅图分别是哪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区旗?目前这两个特别行政区实行的是什么社会制度?

(2)材料一中反映出我国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利益提出的科学构想是什么?这个伟大构想的前提是什么?

(3)这个构想是谁提出来的?你能用一句话评价这位伟人吗?

(4)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谈谈你对发展两岸关系、实现祖国统一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请你给这幅图取一个名字。

(2)图中的人物你知道的有谁? (至少两个) 

(3)请写出这一事件的重大历史意义。(一条即可)

 

查看答案

1980年,中央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的四个经济特区。

 

查看答案

请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与之相对应的内容。

(1)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

(3)促进海峡两岸交流日益密切的两个民间团体——

(4)我国的外交政策——

(5)杂交水稻之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