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人),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汉书·主父偃传》

材料三:1877年,德国著名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把“自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连接中国与西亚以及印度的丝绸贸易的西域道路”称为     △     。此后,德国历史学家又将这一道路的含义延伸到从中国通向遥远西方的道路。

——《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四:汉朝设置西域都护,开府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统领大宛及其以东城郭诸国,兼督察乌孙、康居等游牧诸国,颁行朝廷号令;诸国有乱,得发兵征讨。

——人教版七年级教师教学用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诸侯更相诛伐”的局面与什么制度的实施有关?材料中“安宁之术”指哪一制度?这一制度的深远影响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上”指谁?根据材料分析推恩令的作用。

(3)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三的横线处应为什么内容?这一道路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4)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域都护设置的意义。

(5)试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秦汉时期的历史发展特征。

 

(1)分封制;郡县制;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汉武帝削弱了诸侯国的力量 (3)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4)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5)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解析】 (1)根据材料一: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易制,则安宁之术也。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导致后来“诸侯更相诛伐”,秦始皇开始“易制”在地方建立郡县制,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根据材料二,由《汉书·主父偃传》内容,因此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可知: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汉武帝所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施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国的力量。 (3)根据材料三,由“自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连接中国与西亚以及印度的丝绸贸易的西域道路”的内容,因此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可知: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不仅使中国的商品流通世界,西方的商品和文化也传到了中国,起到了沟通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 (4)由西域都护的设置,因此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今新疆地区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由秦汉时期的历史发展特征,因此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可知: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统一。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市场繁荣;文化上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民族关系越来越密切,交流增多;对外交流频繁,逐步走向世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图学史:

以下历史地图和历史图画,反映的是同一历史事件。请仔细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图1展现的是汉代开通的一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请写出它的名称和字母A代表的地点。

(2)读图2,该交通道路开通之后,哪一宗教从此道路传入中国?

(3)哪一历史人物对开通这条道路贡献最大?为管理西域地区,西汉砌行于公元前60年设置的官职是什么?它的设置有什么意义?

 

查看答案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什么?第一个封建皇帝是谁?他为加强统治在思想上的措施是什么?

(2)汉武帝是如何在思想上实现大一统的?他在外交上的措施是什么?

(3)清朝前期,清政府在新疆和西藏各设置了什么机构来加强管理?

(4)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抵抗外侮方面进行了哪些斗争?

 

 

查看答案

请说出春秋时期的霸主(三个即可)

 

查看答案

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        )

A. 炎帝和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最大

B. 华人的肤色都是黄色的

C. 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是由炎黄两部族结成的部落联盟发展而来的

D. 只有炎帝和黄帝种族得到了延续

 

查看答案

文物反映一定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下列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