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有一些地名、庙宇是以三宝命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有一些地名、庙宇是以三宝命名的。如泰国有“三宝塔寺”和“三宝城”,爪哇有“三宝庙”、“三宝井”等……

    材料二:“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所……三十余国,涉沧溟10万余里,观海洋洪涛接天,巨涛如山,视诸夷域,回隔于烟霞飘渺之间。而我之云帆高涨,昼夜呈驰,涉仁狂澜,若履通衙者……”

    材料三:嘉庆皇帝的上谕说:“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哉?”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应了什么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朝代?最远到达哪里?有什么影响?

(2)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明、清两朝采取了什么不同的对外政策?

(3)这两种不同政策产生了什么不同的后果?这种后果对你有什么启示?

 

(1)郑和下西洋 明朝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影响: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面向世界,开放发展,壮大国威。(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2)明朝:对外开放政策(或开放政策) 清朝:闭关政策(或闭关锁国政策) (3)结果:明朝—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清朝—制约了我国与世界的接触,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言之有理即可) 启示:闭关政策是一种消极的对外政策,中国只有实行对外开放,才能发展进步,才能实现中轮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自由发挥,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依据材料一“有一些地名、庙宇是以三宝命名的”,材料二“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所……三十余国”可知是郑和下西洋。结合课本所学,郑和被明宣宗封为“三宝太监”,故材料一中的“三宝”指的郑和;明永乐三年即1405年,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促进了明朝与世界的交流,使中国面向世界,开放发展,壮大了国威;而且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2)依据材料一、二可知反映的是“郑和下西洋”,郑和出使西洋各国,促进了中国同东南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体现了明朝允许同外国进行经济文化往来等交流活动,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材料三中嘉庆帝的话说明了清廷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不需要与其他海外小国进行贸易往来。结合课本所学,清朝统治者认为清朝是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于是实行封闭的经济政策,即“闭关锁国”。 (3)依据前面的问题,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等对外交流活动加强了明朝与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国内的经济发展,与不同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结合课本所学,清朝的“闭关锁国”使得清政府和国民看不到世界发展的大趋势,阻碍了先进的知识文化、科技成果的传播和扩展,不利于国内经济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由此得出启示:闭关政策是一种消极的对外政策,中国只有实行对外开放,才能发展进步,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请回答:

(1)这是谁写给侵占台湾的荷兰总督揆一的招降书中内容?

(2)他为什么说台湾“中国之土地也”?试从历史的角度加以分析说明。

(3)1684年,清政府为加强台湾管理,设置了什么机构?隶属哪个省?它的设置有何意义?

(4)简述清朝初期加强对西藏管辖的主要表现。

 

查看答案

标志着我国清朝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的事件是(  )

A. 创立八旗制度    B. 在中央设置内阁

C. 设置议政王大臣会议    D. 设立军机处

 

查看答案

(题文)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北宋时期的(  )

A. 山东    B. 东京    C. 杭州    D. 四川

 

查看答案

(  )年间,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特点,初步形成京剧

A. 康熙帝    B. 乾隆帝    C. 嘉庆帝    D. 道光帝

 

查看答案

1757年,清朝政府关闭其他港口,只开放(  )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A. 广州    B. 宁波    C. 漳州    D. 上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