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世界格局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

世界格局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640年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他们不仅是社会中某一阶级对旧政治制度的胜利,他们产生了欧洲社会新政治制度,”

材料二  从17世纪到19世纪,资本主义……相继在欧美国家和日本取得了政权,资本主义制度得以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材料三   如下图所示

材料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维护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

材料五 如下图所示

材料六 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合作是从法国和德国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材料一中“旧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英国的哪一部文献为“新政治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欧美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主要有哪两种?

(3)材料三中,图一反映的两大军事集团是什么?图二反映的是二战前夕法西斯势力结成的邪恶集团,写出其名称。

(4)材料四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5)材料五中,图一所示会议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新秩序?图二所示会议决定建立哪一个国际组织?

(6)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体现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的举措以及该举措给世界政治格局带来的影响。

 

(1)封建专制制度;《权利法案》 (2)方式主要有:革命(英法美)和改革(俄日) (3)三国协约(英法俄)和三国同盟(德意奥匈帝国);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 (4)不正确,因为一战前各英法俄德意奥匈等帝国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德国等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两大军事集团矛盾不可调和导致的;一战后,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等分赃会议,瓜分德国等殖民地,逐步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以材料三的观点是错误的。 (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联合国 (6)建立欧洲共同体,促进了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 【解析】 (1)依据材料一中的“1640年和1789年革命”,结合课本所学,1640年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1789年7月14日法国大革命开始。这两次革命都推翻了封建专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所以“旧的政治制度”指的是封建专制制度;“新政治制度”指的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制度;1689年,英国国会颁布《权利法案》,为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依据课本所学,从17世纪到19世纪,资本主义相继在欧美国家和日本取得了政权,资本主义制度得以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英、法、美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俄国、日本通过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所以欧美国家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主要有革命和改革。 (3)依据材料三图一:英、法和俄组成一个集团;德、意、奥组成一个集团。结合课本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英国、法国和俄国结成了三国协约,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结成了三国同盟。两大集团疯狂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一战爆发;因为经济危机的打击,意大利、德国和日本相继建立了法西斯政权,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相互勾结起来,结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这个集团称为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4)依据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维护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可判断为不正确,因为一战前,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英法俄德意奥匈等帝国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德国等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与英、法、俄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争夺霸权的结果,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德、奥、意组成的三国同盟和英、法、俄组成的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矛盾不可调和导致一战。由此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因为交战双方是为了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一战后,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等分赃会议,瓜分德国等殖民地,逐步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以材料三的观点是错误的。 (5)依据图一所给信息“1919年参加会议的三巨头”,结合所学可知,图一是1919年1月,巴黎和会由英、法、美操纵,法国克里孟梭、英国劳合·乔治和美国威尔逊三巨头参加的会议,据此可知图一是巴黎和会;图二是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的会议,据此可知图二是雅尔塔会议。结合所学可知,一战后战胜国为缔结和约,召开巴黎和会。巴黎和会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新秩序;为调解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召开了华盛顿会议。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列强建立了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图二所给信息“1945年参加会议的‘三巨头’”,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国家,1945年2月,苏联、美国、英国三国首脑在苏联的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决定在战后成立联合国。 (6)依据所学可知,1967年,法国和联邦德国等西欧国家成立了“欧洲共同体”组织,西欧经济实力大增,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1993年11月,欧洲联盟正式成立,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欧盟的成立极大地促进了欧洲区域一体化进程,提高了欧盟各国的竞争力,欧盟成为世界多极化格局中重要的一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近代史,既是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也是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材料二  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来访者说:“1927年,他(蒋介石)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人也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材料三 据统计,中央红军长征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于打大的决战,有235天用于白天行军,有18天用于夜晚行军;整个长征途中,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公里才休整一次,日均行军37公里;共翻越了18条山脉,其中5条山脉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穿越了11个省;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性……

——摘编自中共党史研究案文献

材料四 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常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征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萁豆之煎?况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叛逆目之。”

——摘自1936年12月《桂林日报》

材料五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报告中指出:“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伟大的历史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就是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1)材料一所述“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的依据是什么?“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指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2)依据材料二,1927年,中国共产党通过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孵出”了两只“小鸡”这两只“小鸡”指的是什么?

(3)材料三体现了怎样的长征精神?依据材料三,分析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有哪些?(除长征精神因素之外,答两条)

(4)材料四中的“陕变”指什么事件?中国共产党怎样解决“陕变”的?“陕变”的解决对时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材料五所指的三次伟大的历史性变化是什么?

 

查看答案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从古至今,不同历史时期为了实现和巩固国家统一,都采取过强有力的措施。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

李白:“秦王担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军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汉武帝执政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辉煌的“西汉盛世”,汉武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诸多首创精神和积极的治政态度……他两次派遣使团出使西域,建立起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丰富和充实了华夏文明。

材料四  “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明史专家吴晗《朱元璋》

材料五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郑成功

材料六   台湾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临终前写下《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唯有恸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1)材料一反映了“秦王”的哪一历史功绩?这一历史功绩是在哪一年完成的?

(2)材料二认为“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是千年古国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这个政治制度是什么制度?秦朝和元朝在地方管理体制上分别实行的是什么制度?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上具有“首创精神的措施。材料中率领“使团”出使西域的是谁?

(4)材料四中,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跳”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5)材料五中侵占台湾的“贵国"是哪个国家?台湾收复后,清政府是怎样管理台湾的?有什么历史意义?

(6)材料六中,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写下《望大陆》又因何而起?

 

查看答案

在湖南境内,歼灭白崇禧集团主力,为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创造有利条件的是(   )

A.常德会战      B.湖南和平解放         C.衡宝战役         D.湘西剿匪

 

查看答案

中日双方代表就日军投降的有关具体问题进行洽谈是在 ( )

A. 常德    B. 长沙    C. 岳阳    D. 芷江

 

查看答案

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指的是( )

A. 宋教仁    B. 谭嗣同

C. 蔡锷    D. 梁启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