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历史...

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就实现“中国梦”进行了以下的探究。

(民族独立梦)

材料一: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毛泽东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提到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工业振兴梦)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只有钢铁等基础工业发展了,机器制造业的原料增多了,轻工业的装备才能保证……同时,当时的国际环境也急需我们尽快建立强大的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

(2)材料二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的什么状况?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国政府编制了什么计划?

(民族团结梦)

材料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的一项什么基本政治制度?

(国家统一梦)

材料四: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这一理论在香港和澳门获得了成功的实践。

﹣﹣《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国家观》

(4)材料四中,大陆首创的“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指的是什么?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时间分别是什么?

(民族复兴梦)

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是提出“中国梦”,2013年,他又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5)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什么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作为青少年学生,你有怎样的中国梦?

 

(1)新中国成立。 (2)工业基础薄弱,重工业落后;一五计划。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一国两制”。香港:1997年7月1日,澳门:1999年12月20日。 (5)“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青少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肩负着伟大的历史重任。把前辈人开创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振兴中华,实现跨世纪的宏图伟业,这是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崇高使命。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2)材料二的“(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只有钢铁等基础工业发展了,机器制造业的原料增多了,轻工业的装备才能保证”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基础薄弱,重工业落后。为了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我国编制并实施了一五计划。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城自治,接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城和自治机关。根据材料三的“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可知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解决港澳台问题,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中英两国政府经过谈判,于1984年12月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如期举行香港交接仪式,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如期举行澳门交接仪式,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13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习近平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提出实现中国梦的途径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青少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肩负着伟大的历史重任。要把前辈人开创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振兴中华,实现跨世纪的宏图伟业,这是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崇高使命。青少年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体现了现代中国积极的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公告》中指出:“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1)材料一体现了新中国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材料二:“中国代表团是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全世界愿意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能为扩大和平区域和建立集体和平有所贡献。”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演说

(2)材料二中周恩来总理为“求团结”提出的方针是什么?这一方针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材料三: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一份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以及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都使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3)材料三中提到美国想改善与中国的关系,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除此以外,请你再列举一例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所取得的成就?

材料四:新时期,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积极拓展多边外交。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新的外交布局。中国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C20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4)材料四中提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

(5)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从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变化与发展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查看答案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策,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重大抉择)

(1)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下列表格。

会议

重大决定

     召开

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中共十五大召开

     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农村巨变)

材料一:

安徽省风阳县粮食生产三年三大步数据表

年代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粮食产量

5.02亿千克

6.70亿千克

7.15亿千克

 

(2)材料一中的表格数据发生了什么变化?得益于我国农村实行了什么政策?

(开放窗口)

材料二:“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3)1980年,我国决定设置4个经济特区,哪一座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材料三: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途中,多次发表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实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发展才是硬道理。

(4)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学史明智)

(5)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悟。

 

查看答案

1956年底,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错误:     改正:     

 

查看答案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改正:     

 

查看答案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结束。

改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