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班举办主题为“盛唐气象”的图片展。下列图片不能入选的是
A. 曲辕犁
B. 秧马
C. 筒车
D. 唐三彩骑骆乐舞俑
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使唐朝走向鼎盛的皇帝先后是
①武则天
②李世民
③李渊
④唐玄宗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③②①④
D. ④②①③
隋唐时期有一大“发明”,它否定按门第选官,为布衣(平民)提供了做宰相、公卿的机会。这一“发明”是( )
A. 世袭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科举制
公元6世纪80年代,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的皇帝是
A. 隋文帝
B. 隋炀帝
C. 唐高宗
D. 唐太宗
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正在进行“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他们的活动,与他们共同去探究。
步骤一:史实举例
(1)简要举出唐朝和清朝统治者妥善处理民族关系的典型事例各一例。
步骤二:阅读探究
材料一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远方时有至者……
——《明史·郑和传》
材料二 乾隆时期,闽浙总督杨庭璋在奏章中写道:“近来闽粤贸易,看船甚觉减少,即内地贩洋商船亦多停驾不开者。”在外番因能置买丝斤,运来之货日少,而内地所需洋货,价值亦日见增昂……中外均无裨益。”
(2)材料一中“七奉使”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3)材料二奏折中外番“运来之货日少”是因为清朝实行了什么政策?
步骤三:学史感悟
(4)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对我们今天有怎样的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基相李斯曰:“……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请守、对杂烧之。”帝曰:“可。”对于这一史实,中国史学家郭沫若先生说:”书籍被烧线,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素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材料二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材料三朱元璋重用读书人但又常怀戒心。一官员上书中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等语,朱元璋怀疑“光”与“秃”有关、“生”与“僧”请音,是讥讽他僧人出身,否认他为真命天子,因此诛杀该官员。乾隆时,翰林学士胡中藻有句诗日“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到后大发雷霆:“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胡中藻遂因一“浊”字被杀,并罪及师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这一史实”是历史上的什么事情?“帝”指谁?郭沫若先生认为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2)材料二中,汉武帝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的是明清时期怎样的文化政策?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