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

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灵魂。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思想智慧)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兼爱(互爱互利)、“非攻”(反对不义战争)、“尚赞”(选贤举能)等思想至今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

(1)材料一中“兼爱”“非攻”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个学派的观点?

(2)材料一中“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个学派的观点?它体现了这个学派的什么思想实质?

(科技之光)

材料二  见下图

(3)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汉代哪一科技成就的工艺流程?这一科技发明对人类有何贡献?

(经典中医)

材料三

(4)材料三图一中“五禽戏”是东汉一位名医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而编的医学体操,这位东汉名医是谁?他的医学创举还有什么?

(5)材料三中的图二张仲景“博采众方”写成的中医治疗学专著是什么?

(艺术之美)

材料四  见下图

(6)据材料四说出作品的名称。

材料五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7)据材料五说明习总书记号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是什么?

 

(1)墨家学派; (2)儒家学派; “仁”(强调人格和协调人际关系) (3)造纸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意思对即可。) (4)华佗,麻沸散。 (5)《伤寒杂病论》。 (6)《兰亭集序》(或《兰亭序》) (7)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或:涵养民族精神,树立文化自信。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支持正义的战争。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提出要有爱心结合同情心,“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故答案是儒家学派;“仁”。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是我国造纸术的工艺流程。西汉造纸术的发明和东汉造纸术的改进,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佗是东汉末年名医,他发明麻醉药剂麻沸散,创编出医学体操“五禽戏”。他还擅长针灸、汤药治病,能实施外科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广泛收集民间药方,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写成的《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6)根据材料四的“永和九年”和字体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是东汉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集序》。《兰亭集序》人称“天下第一行书”。 (7)据材料五的“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可以概括出习总书记号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是: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提倡以儒学治国,认为鲜卑必须学习先进的汉族文化才能巩固政权,统一南北。494年,他将北魏的都城从平城迁往洛阳,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魏主)今欲断(禁止)诸北语(鲜卑语等),一从正音(汉语)。……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降职和罢官)。”

——引自《资治通鉴》

材料三

材料四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内迁,大量南下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在黄河流域杂居相处,彼此交往。他们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方面,相互渗透,取长被短。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

(2)材料二体现了魏主实行汉化政策的哪一方面?汉化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胡人胡服”、“汉人胡食”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4)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回答,北方地区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将广阔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的官员。……新皇帝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经济集中化。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材料三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摘自《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新皇帝”是指谁?从材料看他在地方管理上实行什么制度?

(2)材料二反映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什么措施?该措施有何作用?

(3)材料三中汉武帝为了巩固大一统接受了董仲舒的什么建议?

(4)三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共同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这场战争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分裂割据逐步走向统一的发展过程。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三国鼎立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三国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在对抗中进步,在竞争中发展,从而推动了经济、政治、文化的恢复和发展。

(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的名称是什么?请你写出这场战争的交点双方。

(2)材料二中三国鼎立是指哪三个国家?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为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张骞志在为国分忧,勇敢的出来应募,承担这一艰巨的使命。张骞在途中两次被匈奴抓住,扣留了十多年,但他仍然坚持完成使命。

材料二  司马迁在家庭的熏陶下,从小勤奋好学,立志继承父亲遗志撰写史书。司马迁曾遭到关押,又受到酷刑,而他在命运面前却坚忍不拔地写出历史巨著。

(1)材料一中张骞出使西域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材料二中司马迁写出的历史巨著名称是什么?

(2)归纳张骞、司马迁两位历史人物取得上述成就的相同原因有哪些。

 

查看答案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

A.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 统一国家的建立 D.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