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鸦片战争使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同时揭开了近代中...

鸦片战争使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同时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革新救国的新篇章。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图说历史)

(1)中英《南京条约》是哪一年签订的?条约签订前后,清政府对西方列强的态度有何变化?

(理解学习)

材料一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

—(1895年)《纽约时报》

材料二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

(2)根据材料一,你认为《纽约时报》是针对什么事件作出上述评论的?

(3)材料二中“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的依据是什么?

(研究学习)

(4)面对列强的步步侵略,清朝统治日益腐败。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学生,为改变中国当时的命运,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1)1842年。由以天朝上国自居到妥协退让。 (2)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或《马关条约》的签订)。 (3)《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撰写文章或示威游行,揭露清政府的腐败和帝国主义的暴行,教育和动员群众起来抗争等。 【解析】 (1)根据图片《中英<南京条约>签字仪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迫切需要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妥协退让,1842年清政府失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也使中国人重新审视自己的传统文明,向西方学习。鸦片战争前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盲目自大;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震慑下,清朝统治者一味的妥协退让,这助长了侵略者的侵略气焰。所以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对西方列强的态度由以天朝上国自居到妥协退让;由以天朝上国自居到妥协退让。 (2)根据材料二中的关键信息“日本”“1895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出兵占领朝鲜都城汉城,接着又发动侵华战争。1894年是旧历甲午年,因此,这次战争叫做“甲午中日战争”。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中国战败。1895年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中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因此,材料一中的《纽约时报》是针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或《马关条约》的签订)作出的评论。 (3)根据材料二中的关键信息“1901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因此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 (4)根据上述材料及分析可知,面对列强的步步侵略,清朝统治日益腐败,我们作为当时的一名学生,也应投入到反封建反侵略的爱国运动中,我们可以撰写文章或示威游行,揭露清政府的腐败和帝国主义的暴行,教育和动员群众起来抗争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李鸿章

材料二1895年,《马关条约》签署的消息传到北京后,举国激愤,人人思变,雪耻强国之声陡然放大。时值18省1300多名举子在京会试,37岁的广东南海考生康有为在一夜之间赶写万言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强烈要求光绪帝“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

材料三(1898年)光绪下旨:“商务为富强要图,自应及时举办……著各省督抚。督率员绅认真讲求,妥速筹办”“富强至计,首在鼓励人才,各省士民著有新书,及创行新法,制成新器,果系堪资实用者,允宜悬赏以为之劝,或量其材能,试以实职……给以特赏以昭激励”。

材料四见下图

(1)根据材料一列举一例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的具体活动。

(2)材料二描述的是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中的万言书提出的主张是什么?

(3)概括材料三所反映的戊戌新政的内容。

(4)材料四反映的是谁英勇就义的情景?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经济优势历史悠久,但它方面的侵蚀无能为力。首先,外国供销商能利用鸦片市场。其次,他们能找到中国进口商品的替代品——制造自己的瓷器和丝绸,种植自己的大黄,在别的地方如印度和斯里兰卡种植茶叶。最后,他们用工业机械化来超过中国的生产。所有这些变化都是在19世纪发生的。从长期来看,这些变化中的最后一项意义最为重大。因为中国无法实现生产的机械化。

—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二从影响方面来看,19世纪西方的冲击在促使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型上所起的作用,肯定比16、17世纪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的到来所起的作用更为巨大。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光绪中叶以后,机厂林立,丁男妇女赴厂做工……生计日多,而专事耕织者日见其少矣。随之而来的是世风人心离古道越来越远,“妇女贪上海租界佣价之昂,趋之若鹜,甚有弃家者,此未见者也。”“自租界北辟,男以商贩营生而奢华渐起,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也。”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依据材料一,概述19世纪中国失去“经济优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19世纪西方对中国的冲击是什么。概括“19世纪西方的冲击”对中国经济转型所产生的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查看答案

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的近代化探索起步了。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1)在“自强”的口号下,李鸿章于1866年在福州创办了福州船政局。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公车上书后,洋务派人士在各地创办报刊,组织学会,推进变法思想的传播。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康有为等人的推动下,道光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城市发展见证社会变迁,成为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缩影。

(1)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__________》。

(2)西方列强先后于____________战争和________________战争中两次攻占北京,写下了中国历史屈辱的一页。

(3)洋务派在安庆创办的__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军事工业。

 

查看答案

寻求革新救国,是晚清时期各阶层的梦想。

(1)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____________的统治。

(2)洪仁玕制定的《______________》因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而未能付诸实践。

(3)面对八国联军的侵略,____________进行了英勇抵抗,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