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某校举办了一次“写中华之荣辱,书民族之正气”的影视剧巡演。下面是得以入选的影视剧...

某校举办了一次“写中华之荣辱,书民族之正气”的影视剧巡演。下面是得以入选的影视剧,请你结合这些影视资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1)如果想按这四部影视资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开始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巡演,其正确顺序是          (填字母)

(2)在这些影视资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近代列强发动的哪两次侵略战争?请分别写出发动这两次侵略战争的国家。

(3)在这些影视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哪些屈辱的场景?(写出两例即可)

(4)在这些影视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哪些展现中华民族顽强抗争精神的历史事件?(写出两例即可)我们从这些民族英雄身上感受到了哪些精神品质?

 

(1)DACB (2)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国和法国发动的。 (3)在《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订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火烧圆明园》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4)事件:在《林则徐》中,1839年6月,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在《鸦片战争》中,关天培在虎门、陈化成在吴淞率众抵抗英军;在《太平天国》中,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精神品质:以挽救国家和民族危亡为己任,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解析】 (1)根据图片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是1840年到1842年;B火烧圆明园的时间是1860年;C太平天国运动的时间是1851年到1864年;D林则徐虎门销烟时间是1938年。所以正确的播放顺序应该是DACB。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这些影视资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近代列强发动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国和法国发动的。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订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火烧圆明园》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林则徐》中,1839年6月,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在《鸦片战争》中,关天培在虎门、陈化成在吴淞率众抵抗英军;在《太平天国》中,太平军抗击洋枪队。这些英雄人物身上的精神品质:以挽救国家和民族危亡为己任,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

——洪秀全《原道醒世训》

材料二  逆贼洪秀全、杨秀清称乱以来,于今五年矣。荼毒生灵数百余万,蹂躏州县五千余里,所过之境……一概抢掠罄尽,寸草不留。……此其残忍残酷,凡有血气者未有闻之而不痛憾者也。……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

——曾国落《讨粤匪檄》(1854年)

材料三   1862年,“借师助剿”前夕,美国在上海的舆论喉舌《华北捷报》载:太平革命是一场血污的运动……它不是反清的革命,而只是反对一切安乐的、富有的,以及和平的、人民的、血腥的‘十字军’……谁能说尽太平军给中国社会和物质繁荣所带来的痛苦与破坏?他们所造成的损失是无法计算的!他们所犯下的罪行真是罄竹难书的!”

材料四   1863年,英国传教士致函《香港日报)编辑说:“关于叛军(太平军)情况及叛军性格的可怕记述,早就使我急于访问南京,亲自去观察一下这些记述究竟有多少真实性……南京城外商业兴旺。古老的城垣里面,田地耕种良好,四乡也一样。小麦、大麦、大豆均富饶。城内的居民生活显然较扬子江沿岸诸城优裕。新的商店和优美的房屋正在建筑中。居民一般衣着良好。妇女们来来往往,从事于南方妇女所做的日常工作,老人们则带领孙儿玩耍。我们到了任何地方都受到了尊敬和友好的接待。”

(1)在材料一中,洪秀全表达了一种什么思想观念?

(2)材料二的作者是怎样否定太平天国的?他为什么对太平天国运动持否定态度?

(3)在对太平天国进行评价时有下列两种观点。观点一:洪秀全以匹夫倡革命,中国危亡实兆于此。观点二:大平天国是由社会下层民众发起的一次对现存腐朽的封建社会制度的正义抗争。上述材料中可以用来支持观点一的有哪些?上述材料中可以用来支持观点二的有哪哪些?

(4)在对同一历史问题的研究中,往往会形成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观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泰晤士报)这样报道英法联军劫掠某皇家园林的情况:“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价值超过600万磅。在场的每个人都掠夺了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1)上述材料反映的劫掠发生在哪次战争中?被劫掠和破坏的地方是哪里?

(2)为什么中国会遭到如此劫难,其主观原因是什么?

(3)西方列强在这次战争中的罪行罄竹难书,它们屡屡得逞,再次验证了什么道理?我们应当吸取什么教训?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人克服了这些困难,逼近镇江城的时候,才充分认识到:驻防旗兵虽然不通兵法,可是决不缺乏勇敢和锐气。这些驻防旗兵总共只有1500人,但却殊死奋战,直到最后一人。……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

——恩格斯《英人对华的新远征》

(1)恩格斯在这里高度赞扬了“驻防旗兵”的什么精神?他认为中国军队所进行的抵抗具有什么性质?

材料二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2)“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状态主要是由中国皇帝所实行的哪一政策造成的?这种状态是怎样被打破的?

(3)“隔绝状态”被打破之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初,嘉庆皇帝与一个大臣有如下一段对话。皇帝问:“英国是否富强?”大臣答:“彼国在西洋诸国中称大,故是强国。至于富,是由于中国富,彼国才富。富不如中国。”皇帝问:“何以见得?”大臣答:“英国从中国买进茶叶,再转手卖给其他小国,这不说明彼富是借了中国的光吗?假如我们禁止茶叶出口,那英国就会穷得无法过日子。”皇帝说:“说的是。”

材料二  从1840年开始,为打开中国的大门,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

(1)材料一中,皇帝和大臣对英国的看法对吗?为什么?材料一中的君臣对话反映了什么问题?

(2)在材料二中,列强“打开中国的大门”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概括列强能打开中国大门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两次鸦片战争的爆发,体现出当时整个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西方列强国家主要想(   )

A. 攫取落后国家的土地    B. 抢夺落后国家的金银

C. 推动落后国家搞改革    D. 开拓落后国家为市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