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下列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中,最能体现英国当时侵略需求的条款是( )
A. 英国人在中国犯法由英国领事裁决 B. 强迫中国开放东南沿海五处通商口岸
C. 双方商定英商进出口中国货物的关税 D. 英商在中国取得居住和租地的特权
“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是红头军。”这是1862年前后在浙江慈溪一带流传的一首民歌,歌中红头军指的是
A. 洋枪队 B. 清军 C. 义和团 D. 太平军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不断抗争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其中以农民阶级为主体发动的运动有
①太平天国运动
②虎门销烟
③左宗棠收复新疆
④义和团运动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④
刘教授准备写一部《中国近代史》的史书,他应该从下面哪一事件写起
A. 甲午中日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鸦片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兴趣小组以“王朝更替,制度创新”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1)请你完成表格,记住夏、商、西周三代的更迭。
材料一: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材料二:“(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2)材料一中“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谁开始的?这一局面的出现与哪一制度有关?
(3)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实施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
材料四:(比干)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
(4)据材料三、四回答,夏朝、商朝被推翻的共同原因是什么?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材料二:“通大川,决雍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事件?材料中的“尧”“舜”当时生活在哪一大河流域?他们相互授受的是什么“权”?
(2)材料二中的人物是谁?他采用了什么方法完成了材料二所述事件?他有一个典故,这个典故是什么?
(3)你认为上述制度对我们选拔人才有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