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苦难,中国人民积极寻求摆脱...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苦难,中国人民积极寻求摆脱苦难的答案。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指什么?“界碑”的含义是什么?

材料二  不平等条约的这一个世纪对她来说特别残酷,中国……渴望付出双倍的努力,毫不停息地向前进,并获取新的资源,比如俄文版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宝鉴

——布罗代尔《文明史纲》

(2)据材料二指出,“这一个世纪”中反映中国“努力”的重大事件有哪些?

材料三  “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注:指洋务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  在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从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训练新式军队;等。

(3)结合材料三并联系所学知识,说出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它采纳了西方文明中哪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探索有什么积极作用?

(5)比较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洋务派在近代化探索道路上有什么不同?

 

(1)鸦片战争含义: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事件: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 (3)自强,求富;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筹建海军。 (4)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有利于社会进步。 (5)由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制度。 【解析】 (1)依据材料一的“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这是“界碑”的含义。 (2)据材料二的“不平等条约的这一个世纪对她来说特别残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个世纪”指的是20世纪。20世纪中国“努力”的重大事件有:1851——1864年的反帝反封建的太平天国运动;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1898年的维新变法运动。 (3)结合材料三的“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注:指洋务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前期的口号是自强,后期的口号是求富。洋务运动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筹建海军。 (4)根据材料四的“从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等领导的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也就是学习西方的器物。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洋务派在近代化探索道路上的不同是:由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制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乡。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

(1)根据材料一,指出诗中“酷炎的夏日”是哪国侵略者?历史上台湾与祖国大陆曾有过三次分离,导致台湾与祖国大陆第二次分离的是近代哪次战争?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

(2)材料二中的内容出自哪一文件?该文件是在何时签订的?当时中方代表是谁?

(3)除材料一、二相关内容外,该文件还涉及哪些有损中国利益的规定?它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查看答案

材料一自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列强通过接连不断地发动侵略战争,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屈辱挨打的历史。

材料二  不甘屈服于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前仆后继、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探索,……因此,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历史

——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

请回答:

(1)概括指出自鸦片战争至20世纪初列强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主要史实。

(2)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假如你班开展一次小型演讲会,请你确定演讲会主题名称。

材料三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四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五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等。

(3)材料三、材料四、材料五分别出自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简述材料三所述条约的影响?

(4)根据材料三、材料四,概括这两个条约的相似之处。(不得照抄材料。)

(5)材料五这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最能体现这一性质的条款是什么?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爱国人士,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救国方案?

 

 

查看答案

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犯下了滔天罪行,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是( )

A. 南京大屠杀    B. 旅顺大屠杀    C. 九连城大屠杀    D. 威海卫大屠杀

 

查看答案

维新派的改革遭到了顽固派的激烈反对,主要是因为(  )

A. 改革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

B. 维新派反对清政府

C. 改革完全是错误的

D. 维新派反对帝国主义

 

查看答案

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刊物中,居于南北舆论界领导地位的是(     )

A. 《中外纪闻》《湘学报》    B. 《时务报》《国闻报》

C. 《洲学报》《知新报》    D. 《天演论》《变法通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