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10多年后,他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他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历经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所到之处,郑和及随行人员都要访问当地的首领,赠送物品,表达通好的意愿同时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易。

——《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交流,……,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历史》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佛学大师”是谁?由他口述,弟子记录成册的珍贵文献是什么?

(2)材料二中“高僧”是谁?他的哪些品质值得你学习?

(3)材料三中“郑和率船队”远航的目的是什么?郑和远航有何意义?

(4)材料四体现的是清朝的哪一政策?

(5)结合上述材料进行对比,谈谈对外开放对一个民族发展的意义。

 

(1)玄奘;《大唐西域记》 (2)鉴真;矢志不渝、不屈不挠。 (3)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郑和远航,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4)闭关锁国政策 (5)对外开放交流,能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繁荣,有利于吸收外来先进的科技成就和优秀的文化成果。 【解析】 (1)依据材料一的“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10多年后,他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贞观初年,玄奘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名寺,研习佛法,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玄奘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由其口述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2)依据材料二的“他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历经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754年,鉴真第六次东渡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鉴真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鉴真的矢志不渝、不屈不挠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郑和的远航,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4)依据材料四的“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交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 ,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西方殖民者向东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为此,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5)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国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明朝的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清朝闭关锁国,导致了国家的落后。对外开放交流,能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繁荣,有利于吸收外来先进的科技成就和优秀的文化成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61年,倭寇大举进犯浙江,威继光率军英勇作战,在台州九战九捷,先后歼灭倭寇10000多人,烧毁偻船无数,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他收复和经营台湾,一直受到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崇敬,台湾同胞尊称他为“开台圣王”,……,1683年,清军两万人进攻台湾,郑氏军队战败,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置了隶属于福建省的统治机构。

﹣﹣《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在雅克萨的俄军,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

——《历史》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威继光率军英勇作战”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个事件的性质如何?

(2)材料二中被台湾人尊称为“开台圣王”的人是谁?我们应如何评价此人?

(3)材料二中“清朝在台湾设置了隶属于福建省的机构”,这个机构的名称是什么?这个机构的设置有什么意义

(4)材料三中“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谈判的结果是签订了哪一条约?

(5)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我们中华民族为了捍卫领土主权,自古就有的精神是什么?

 

查看答案

列举清朝为巩固西北边疆而进行的两项平定叛乱的事件。

 

查看答案

列举明朝两部著名的关于农业与科技方面的著作名称。

 

查看答案

请观察明长城示意图,回答问题。

(1)明长城的东端起点是哪里?

(2)明长城的西端终点是哪里?

(3)明朝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

(4)明长城的修筑对当时和今天各有什么意义?

 

查看答案

读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回答问题。

(1)大运河的中心是哪里?(用字母表示)

(2)大运河北部端点是哪里?大运河南部端点是哪里?

(3)大运河是哪位皇帝在位时期开凿的?

(4)大运河开凿的作用如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