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提升历史学科素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学习...

提升历史学科素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学习历史要准确把握时空观念。下图中①处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下图反映了该国革命过程具有什么特点?

(2)学习历史要善于从史料中获取信息。从图7和图8中任选一个,写出你获得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7与图8之间的关系。

(3)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的人文追求。下图材料反映了五四运动怎样的性质?体现了青年学生的什么精神品质?

(4)历史解释的过程就是不断接近历史真实的过程。关于戊戌变法有人说它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也有人说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1)事件:建立共和国(或处死查理一世)。特点:曲折性 (2)图7信息:内战前,美国南方存在种植园经济。 图8信息:林肯在内战中与将领们会晤并讨论作战计划(或内战中林肯视察战场) 关系:由于南方种植园经济与北方资本主义工业两种制度围绕着奴隶制的存废问题,矛盾无法调合,导致美国内战发生。美国人民在林肯的领导下,结束内战,维护了国家统一。 (3)性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精神品质:爱国主义精神,敢担当,贵行动;勇于反对帝国主义,坚决捍卫国家民族权益;忧国忧民、不屈不挠、敢于斗争。(意思相近,亦可得分) (4)观点一: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理由:《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国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而奔走呼号,并指出变法的首要目的是救亡图存。他们开展的维新变法运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增强军事力量,挽救民族危亡。这对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所以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观点二: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理由:《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国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在不推翻清政府统治的情况下,希望通过自上而下的维新变法运动来发展资本主义,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这场运动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发展资本主义,传播资产阶级思想,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所以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解析】 (1)图中①处的时间是1649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并建立共和国。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并建立共和国。1660年,封建王朝复辟,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推翻了复辟的封建王朝。由此可见,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曲折性。 (2)依据图7 的“美国南方种植园”可以获取的信息是:内战前,美国南方存在种植园经济。依据图8的“林肯在战场上” 可以获取的信息是:内战中林肯视察战场,与将领们会晤并讨论作战计划。由于南方种植园经济与北方资本主义工业两种经济制度制度围绕着奴隶制的存废问题,矛盾无法调合,最终导致美国内战发生。美国人民在林肯的领导下,结束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 (3)依据图片材料“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中,体现出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敢于担当的精神;勇于反对帝国主义,坚决捍卫国家民族权益的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敢于斗争的精神。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国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而奔走呼号,并指出变法的首要目的是救亡图存。他们开展的维新变法运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增强了军事力量。这对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所以说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国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在不推翻清政府统治的情况下,希望通过自上而下的维新变法运动来发展资本主义,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这场运动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发展资本主义,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所以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霍利税法》,把绝大多数产品的关税提高到了过高的水平,其他几十个国家的政府通过增加美国产品的进口关税加以抵制。结果国际贸易量大幅下降。经济民族主义不但没有带来产量和收入的提高,反而产生了相反的结果。1929-1932年,世界产量下降了38%,贸易减少了66%以上。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  赫伯特·齐格勒主编《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世界产量和贸易减少的原因。

材料二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保持人民币不贬值,对亚洲和整个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贡献。面对2007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宣布拨款1000万美元设立亚太经合组织合作基金,用于鼓励和支持中国相关部门和企业参与APEC经济技术合作。2009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上升为世界第三,2010年则上升为世界第二,对恢复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摘编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在两次金融危机中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展现了中国怎样的国家形象?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国政府出面鼓励“技术接收”,从1886年到1890年四年间,德国六家大公司购买了948项英国专利。在国家的支持下,德国银行向本国公司提供数量远远超出私人投资占优势的英国公司所能运用的资金,使它们能够尽可能地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并有效利用研究成果,尽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好以科学为基础的工业。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德国政府在推动科技发展方面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举出19世纪末德国科技发展的表现。

材料二  20世纪50-70年代,日本实行“加工贸易立国”的发展战略,积极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和成果,加以改造,加速本国工业的发展。1980年日本政府提出“科学技术立国”的口号,并对科技政策作了相应的改变。对先进的技术不仅仅只是“模仿和追随”,而是要“首创和领先”。1983年,日本已拥有商用机器人11万名,被誉为“机器人王国”。

——摘编自吴于廑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日本科技发展有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科技政策对日本发展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我国应该怎样应对当今世界的科技竞争?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历史教材的部分目录。这部分目录的主题应该是(   )

A. 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B.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

C.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查看答案

神舟十一号、天舟一号飞船升空,北斗三号导航卫星组成运行网络。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角度看属于(   )

A. 航天技术    B. 人工智能技术

C. 生物工程技术    D. 原子能技术

 

查看答案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为此,我们应该(   )

①同舟共济,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②采取先发展经济,后保护环境的模式  ③反对霸权主义,促进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④发挥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维护世界和平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