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参加游行的有来自北京十三所大专院校的大批学生,人数激增到五千人,巨大的横幅上写...

“参加游行的有来自北京十三所大专院校的大批学生,人数激增到五千人,巨大的横幅上写着‘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和‘诛卖国贼曹汝霖’的字样”。这段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 公车上书    B. 五四运动

C. 武昌起义    D. 北伐战争

 

B 【解析】 依据题干的“‘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和‘诛卖国贼曹汝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5月,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中,北京各大学的学生提出“外争国权,内除国贼”“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誓死争回青岛” 等口号,要求惩办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故B符合题意;公车上书是康有为等上书光绪帝,故A不符合题意;武昌起义是湖北新军发动,故C不符合题意;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的合作成果,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他在《敬告青年》一文中第一次在中国树起“民主”与“科学”的两面大旗。他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

“北京的外国公使从此组成一个强有力的外交使团,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而清政府的威望跌入谷底”。导致这一结果的不平等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瑷珲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查看答案

下图是英军随军画师绘的《1860年中国战争》。在这次战争中,武装侵略中国的国家除英国外,还有(   )

A. 俄国    B. 美国

C. 法国    D. 日本

 

查看答案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进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大事记

材料二: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任凭你像尧舜那么贤达,像秦始皇明太祖那么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么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

(1)材料一表格中的A、B、C处分别是什么事件?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出辛亥革命伟大的历史功绩。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这一词语本身出自儒家经典著作,在19世纪60年代,用来指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的文明。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乙未二三月间,和议将成,适逢会试之年,各省举人集于北京者以万数千计,康有为创议上书拒之。梁启超乃日夜奔走,号召连署上书论国事,广东、湖南同日先上,各省从之……既而合十八省之举人聚议于北京之松筠庵……与斯会者凡千三百……其书之大意凡三事:一曰拒和,二曰迁都,三曰变法。而其宗旨则以变法为归。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材料三:

(1)材料一的“自强”运动指什么事件?据所学知识,举出这场运动的主要内容。

(2)指出材料一中“自强”运动的根本目的和实现“自强”的途径。

(3)材料二描绘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材料三中的《万国公报》《时务报》《国闻报》的创办者分别是谁?这些报刊在当时的作用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