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恩来曾说:“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材料二: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和,创建四军建奇功。
(1)材料-中的“起义”指的是哪次起义?这次起义的爆发有何意义?
(2)材料二的歌谣涉及了哪些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革命的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从“南昌打响第一枪”到“并冈山上朱毛和",中国共产党探索怎样的革命道路?这探索过程说明了什么?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口号,用死打硬拼的阵地战取代了原来行之有效的游击战和运动战,同装备优良的国民党军队拼消耗……1934年4月,红军将士经过18天拼死血战,广昌失守,国民党军逐渐推进到了中央革命根据地腹地,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材料二一路上红军带着许多笨重的家当,如印刷机、军工机器等,行动迟缓,每天只能行进二三十千米……湘江之战后,中央红军从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到3万多人。
材料三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红军将士上演了世界军事史上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
(1)材料一中的史实发生在红军第几次反“围剿”中?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此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一、二共同说明红军面临怎样的局面?使以上材料中红军局面发生变化的会议是什么?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认识。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横断山,路难行,敌兵重,压黔境。战土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诗歌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A. 甲午战争期间 B. 北伐战争期间 C. 红军长征期间 D. 解放战争期间
1934年10月10日,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部队共八万多人,分别自瑞金地区出发进行长征,中央红军长征的主要目的是
A. 为了抗击日本的侵略
B. 进行战略转移
C. 打通各根据地的连接
D. 传播革命火种
美国军事史学家塞缪尔·格里菲斯曾指出:“他们(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忍耐难以言状的艰难困苦……边行军边打仗,同样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同样生存下来了。”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是
A. 工农红军的战略转移 B. 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C. 东北抗日联军艰苦抗战 D. 八路军开辟敌后战场
“万里长征路不平,‘左’倾错误总横行,遵城举会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该诗描绘的是
A. 红军长征
B. 中共七大
C. 遵义会议
D. 八七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