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扑通一声双膝跪地。这一跪,让所有人猝不及防,也让在场的波兰人落泪,更让全世界为之震惊。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日本期间三次提到历史问题,给日本上了一堂课,“正视历史是和解的前提”。

材料三: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隈丸优次在访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对纪念馆和南京市政府相关负责人提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展示的内容反复强调了日本人的残虐性。这样的展示让我们担心会给前来参观的中国人造成对日本人的反感和仇恨,希望中国方面能够调整展览的内容”。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近代史上哪一历史事件?我们可以得出的历史结论是什么?

(2)有人说德国对日本的劝说无疑是具有说服力的,请结合二战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3)材料三中日本要求对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展览的内容作出修改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他这样的要求合理吗?

 

(1)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是日军对中国人民犯下的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本意采意给分,但是应该写出一个结论,不是一个史实。如:日本犯下的罪行不可饶恕、南极大屠杀的事实不容篡改等);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亦可)。 (2)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和日本分别是欧洲和亚洲的战争策源地。(或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日本都是法西斯国家,结成轴心国军事集团等);或分列出日本、德国在二战中的罪行也可以,但是泛泛而谈写屠杀人民、犯下罪行,没有史实不给分。 (3)担心会给前来参观的中国人造成对日本人的反感和仇恨。不合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设立是为了警示中国人民不忘记历史,勿忘国耻,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居安思危,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复活,并不是为了报仇雪恨。 【解析】 (1)第一问依据材料图片信息可知,材料一反映了我国近代史上的南京大屠杀;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南京大屠杀是日军对中国人民犯下的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 (2)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和日本分别是欧洲和亚洲的战争策源地。 (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日本担心会给前来参观的中国人造成对日本人的反感和仇恨;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日本的要求不合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设立是为了警示中国人民不忘记历史,勿忘国耻,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居安思危,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复活,并不是为了报仇雪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五四爱国运动为起点,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在中国大地上以波澜壮阔的规模广泛传播,已经有那么多先进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时候。

材料二: 1927年至1928年上半年,中国共产党正面临被瓦解和消灭的危险,1930年初,先后建立大小15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33,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如果再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党和红军必将被完全断送; 在10年中中国要实现全民族的抗日战争,确实离不开蒋介石这个掌握着全国政权、主要军事力量受到国际承认的最大政治力量。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关系。

(2)“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期间面临一个又一个危机,他们从实际出发作出正确的道路抉择”。根据材料二和所学史实对此进行论证。

(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最后实现了怎样的目标?

 

查看答案

共享单车是企业与政府合作,在学校、公园等公共场所提供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的一种经济形态。2016年以来,“共享单车”相继在许多城市运营。然而随意乱停乱放、破坏损坏等问题也日渐凸显,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和热议。“共享单车”的推行

①方便广大市民出行,有利于缓解交通拥堵

②符合低碳出行理念,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

③要求国家依法加强管理,加大刑法处罚力度

④要求公民加强道德修养,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法律制定出来,就要付诸实施。法律如果不能为人民所遵守,无异于一纸空文,还会导致人们对法律的权威产生怀疑。这说明依法治国就要

A. 有法可依    B. 有法必依    C. 执法不严    D. 违法必究

 

查看答案

12月4日是我国的法制宣传日。在法制宣传日到来之际,某校九(1)班举行猜谜活动。其中有一谜面是:“排行我老大,法律由我生,由我说了算,都是我臣民,根本大法就是我。”据此可知谜底是

A. 宪法    B. 刑法    C. 民法通则    D. 法律

 

查看答案

“一个国家的科技落后了,可以很快迎头赶上;一个国家的经济衰落了,也能补救;唯独一个国家的文化不复存在了,也就意味着亡国,这个国家就不可能复活了。”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A. 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B. 国际竞争的实质是民族文化的竞争

C. 传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

D.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精神动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