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探究主题---家国情怀:天下艰难际,时势造英雄,面对危机,砥砺前行。 材料一: ...

探究主题---家国情怀:天下艰难际,时势造英雄,面对危机,砥砺前行。

材料一:  中国近代历史事件发展进程图

材料二:历史的脚步告诉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者,在抵御外国侵略的这一基本要求下必须有了解世界、学习西方的眼光和心思,把外国的好东西作为改造中国的借鉴。……我们试回溯一下近代的历次政治运动,哪一次不是爱国和革新相结合?

——陈旭麓 《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面对外敌,在B处战争中挺身而出“足壮海军威”的民族英雄是谁?在E处,中华民国面临重大危机时响应孙中山号召挺身而出的爱国豪杰有哪些?

(2)写出发生在A处与B处之间以及C处能够体现爱国者们“把外国的好东西作为改造中国的借鉴”的历史事件。

(3)根据上述材料,请你至少从两个角度谈谈你对家国情怀(爱国主义)的理解。

 

(1)邓世昌,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等(答出一个即可) (2)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3)①忠于祖国,为反抗外来侵略,敢于牺牲,坚决捍卫国家民族利益;②了解世界,顺应历史潮流,学习人类先进文明成果,除旧布新,把外国的好东西作为改造中国的借鉴;③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④刻苦学习,将来为祖国强大民族复兴做贡献。(任意一点即可)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甲午战争中,致远舰管代邓世昌指挥全舰官兵浴血奋战,准备撞沉吉野号,不幸被鱼雷击中,全舰官兵壮烈牺牲。光绪帝亲写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E处的时间是1915年,结合所学知识,1915年12月,袁世凯宣布恢复帝制,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号召维护共和制度。蔡锷、李烈钧和唐继尧等在云南挺身而出。 (2)题目中在A处与B处之间指的是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C处的时间是1898年。联系题干“把外国的好东西作为改造中国的借鉴”可知分别指的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和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戊戌变法。 (3)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答案不唯一。材料一通过近代历史事件发展进程图,将近代列强的侵略和中华民族的抗争串联起来,可以比较容易的提炼出为反抗外来侵略,敢于牺牲,坚决捍卫国家民族利益的爱国主义精神;依据材料二“历史的脚步告诉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者,在抵御外国侵略的这一基本要求下必须有了解世界、学习西方的眼光和心思,把外国的好东西作为改造中国的借鉴。”可以很容易的从了解世界,顺应历史潮流,学习人类先进文明成果,除旧布新,把外国的好东西作为改造中国的借鉴方面来思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世纪中期以来,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复兴进行了不懈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二:1898年初,康有为向光堵皇帝速议:“大抵欧美以三百年而造成治体,日本效欧美,以三十年而摹成治体。若以中国之广土众民,近采(采纳)日本……十年而图霸定矣”,6月,光绪帝颁布诏书,戊戌变法遂起。但维新变法仅历时103天就失败了。

材料三: 一百多年前,辛亥革命爆发,武昌首先爆发起义,汉口、汉阳的新军随之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随后,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资产阶共和国的旗帜第一次飘扬在中国上空。几乎每年10月10日,湖北省都要举行系列活动来纪念这一伟大的革命。

(1)材料一中李鸿章所从事的事业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处于什么标志性的地位?你怎样看待他的说法?

(2)根据材料二回答康有为为何主张“近采日本”?维新变法失败后,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以唤醒国人的“壮士”是谁?

(3)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献是什么?联系材料三,说一说我们为什么要纪念辛亥革命。

(4)从推动历史发展的进程看,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历史作用上有什么相同点?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用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材料四: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

(1)请写出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相对应的侵华战争名称。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其相似之处?材料三中哪一条款最能说明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3)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据材料四指出,列强侵华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推动作用?

 

查看答案

下图是日本侵略者占领南京后在中山陵孙中山墓碑前的合影,碑上刻字“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清晰可见,请问中华民国十八年是哪一年?

A. 1929年    B. 1930年    C. 1931年    D. 1937年

 

查看答案

袁世凯复辟帝制,举国哗然,最后众叛亲离,成了孤家寡人。这说明了

A. 封建北洋军阀垮台

B. 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C.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最适合中国

D. 帝国主义在华寻找代理人的政策破产

 

查看答案

《中华民国史》写道:“他提议将分散的革命组织(合)成一个大团体,协力从事反清革命。 这个建议获得一致赞成。”“大团体”是指

A. 中国国民党    B. 中国同盟会    C. 强学会    D. 兴中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