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

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

A. 清政府镇压的力度不同

B. 农民阶级的麻木不仁

C. 人民群众的参与程度不同

D. 后者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 【解析】 选项A.清政府镇压的力度不同,错误,五四运动时期清朝已经灭亡;选项 B.农民阶级的麻木不仁,“公车上书”、 五四运动与农民无关;选项C.人民群众的参与程度不同 ,正确,“公车上书”只有参加科考的举人,而五四运动,参加者有学生、工人为主力;选项D. 后者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五四运动时期共产党还没有成立;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撰文指出: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始而言技(学技术——洋务运动),继而言政(学制度——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进而言教(学思想——新文化运动)的过程。这一系列学习活动的共同目的是

A. 救亡图存

B. 巩固清朝统治

C. 向西方学习

D. 发展资本主义

 

查看答案

毛泽东说:“中国的革命,自从一九二四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的革命”获得“巨大的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A. 民族工业的发展

B. 黄埔军校的建立

C. 国共两党的合作

D. 国民政府的成立

 

查看答案

徐中约说:《新青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的许多其他杂志,对传统主义的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发动了全面攻击……作者认为这些杂志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

A. 批判继承    B.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C. 避免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    D. 完全否定

 

查看答案

当我们流利阅读着报刊杂志时,应该感谢那些最早把晦涩难懂的文言文改成通俗易懂的白话文的先驱,他们是(  )

A. 李鸿章等洋务派    B. 胡适等知识分子

C. 康有为等维新派    D. 孙中山等革命派

 

查看答案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曾被人们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启蒙之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材料中的“启蒙之水”是指

A. 师夷长技

B. 实业救国

C. 民主科学

D. 救亡图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