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发现历史的规律。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春秋战国时...

发现历史的规律。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生动的诠释了这一规律。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当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它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呈现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回答代表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分别是什么。它们的推广促进了哪个阶级的兴起?

(2)材料二“口”中地理位置最东的是哪个诸侯国?最南的是哪个诸侯国?

(3)材料三记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三中“商君”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作用?

(4)历史上把材料四所述的现象称为什么?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什么影响?

 

 

(1)铁农具和牛耕 地主阶级 (2)齐国楚国 (3)商鞅变法 措施:①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②鼓励耕织;③奖励军功;作用:使秦国国力大增,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秦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百家争鸣。作用: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后期铁农具、牛耕出现,促进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因此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分别是铁农具和牛耕。它们的推广促进了地主阶级的兴起。 (2)根据材料二“韩赵魏”可知是战国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理位置最东的是齐国;最南的是楚国。 (3)根据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56年, 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商鞅变法措施:①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②鼓励耕织;③奖励军功。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 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根据材料四“当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和谐”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从传说中的黄帝到秦朝灭亡这一段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充满着和谐与不和谐的因素。

步骤一:走进历史,了解和谐内容人与自然的和谐:

步骤二: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音符

步骤三:关注现实,为“和谐”发展献策

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1)图一、图二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图一的房屋名称叫什么?居住图二房屋的原始居民叫什么?

(2)尧舜禹时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是什么?

(3)统治的不和谐:分别列举夏商西周时期的一位暴君。

(4)请你从儒家和法家的立场,分别谈谈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查看答案

学习历史,首先要注意时间概念,懂得计算年代,现在世界上通用的是公元纪年。公元纪年把每100年叫做一个“世纪”,习惯上每个世纪头20年叫某世纪初,最后10年又叫某世纪末。发生在公元前206~202年的楚汉之争,时间上可表述为

A. 公元前3世纪初

B. 公元前3世纪末

C. 公元前2世纪初

D. 公元前2世纪末

 

查看答案

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 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 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 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查看答案

小明看了易中天的《品三国》后,画了一幅三国示意图,下列示意图符合三国局势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破英雄百万师。”这首诗描述的是

A. 巨鹿之战

B. 官渡之战

C. 淝水之乱

D. 赤壁之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