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认识历史人物) 历史信息 历史人物 天下变法之事,未有全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认识历史人物)

历史信息

历史人物

天下变法之事,未有全利而无弊者。

取日新以图自强,去因循以厉天下。

非通变不足以宜民,非更新不足以救国。

 

人物: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 ,故要社会革命

 

人物:           

 

(1)表格中①、②都是中国近代著名历史人物,请补充完整。①人物②人物的历史信息,体现了他们的政治观点怎样的变化?

(辨析历史观点)

学者观点: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论在单个国家,还是在全世界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动荡和反复的过程。

(2)请列举中国近代史的史实证明这一观点的正确性。

(探究历史事件)

资料一: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448马力,1918年为82750马力,约增加1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资料二:1912年3月2日,孙中山以大总统的名义发布命令:“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资料三:1912—1917年间的一组照片

(3)通过对资料一、二、三的研读,你对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怎样的认识?

 

(1)康有为、孙中山;由主张维新变法到民主革命; (2)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成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政府并颁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成果,中国历史进入了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出现了长达十多年的军阀割据混战。 (3)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人民思想观念逐步发生变化,民主思想逐渐被人们接受;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与习俗,但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并没有根本改变。 【解析】 (1)依据表格中①“天下变法之事,未有全利而无弊者。取日新以图自强,去因循以厉天下。非通变不足以宜民,非更新不足以救国”的信息可知,这一人物是康有为,领导了戊戌变法运动;依据表格中②“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 ,故要社会革命”的信息可知,这一人物是孙中山,他们都是中国近代著名历史人物,这段材料体现了他们的政治观点由主张维新变法到民主革命。 (2)依据所学可知,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成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政府并颁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成果,中国历史进入了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出现了长达十多年的军阀割据混战。 (3)依据资料一、二、三的内容,依据所学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人民思想观念逐步发生变化,民主思想逐渐被人们接受;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与习俗,但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并没有根本改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关系错误的是(    )

A. 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场实现转折    B. 中途岛战役——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C. 柏林战役——宣告二战结束    D. 莫斯科保卫战——宣告希特勒闪电战的破产

 

查看答案

下图是美国邮政总署1942年发行的一枚邮票。它可以佐证当时美国(     )

①赞成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②决定向日本侵略者宣战

③纪念中国全面抗战五周年

④承认台湾是中国的领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在南京古城墙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有(    )

A.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B. 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

C. 日军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    D. 统治中国37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查看答案

下列历史事件中,有中国工农革命军参与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新”主要体现在(     )

①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②新的斗争方式——武装起义

③新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④新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