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演绎的一首波澜壮阔的人间悲歌。今天,我们就从千千万万的太平...

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演绎的一首波澜壮阔的人间悲歌。今天,我们就从千千万万的太平军中选取一个叫作祈天佑的人,来看看他和他曾经的天国梦。

(天国梦始)

材料一  我叫祈天佑,广西桂平人,皇历翻到了道光29(1850)年,庄稼到了收获季节,却迎来瓢泼大雨,连续十几天了,看来这庄稼又要绝收了。这两年旱灾,虫灾不断,日子越来越难。老婆以前还能织布补贴家用,但这几年自从洋布出现,手织布卖不出去了,就一直待在家里,……一家四口粮食不够吃,都快揭不开锅了。政府最近还一直加税加租,该怎么办呢?这日子过不下去了,于是和老婆商量,一起加入了“拜上帝会”。教徒们都比较穷,我们就互相接济着过日子,我们一直宣扬着要建立一个人间天国。

材料二  参加拜上帝都的人越来越多,清政府不断逮捕教徒,我们就组织了太平军与这帮清妖阎罗们斗争。我们从金田村起义,一路势如破竹,直达南京,天王坐了龙座,南京也叫天京了。成为天国的都城。刚开始不稳定,战争还在继续,军营中不断传来消息,有伤心的,还有令人振奋的,天朝慢慢鼎盛了。

(1)依据材料一,请你谈谈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我”在军事生涯中经历了哪些主要事件?“天朝慢慢鼎盛”是在太平军取得哪一军事胜利后?

(梦的实现)

材料三  天朝定都后,伴随着军事发展,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它说我们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我的天朝梦终于要实现了!

(3)《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请谈谈你的看法。

(梦中迷茫)

材料四  在京城这一段时间以来,一直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打起包裹回家转,依旧做长工”。天国竟然变成这样了,天国该怎么办呀?我迷茫了。

(4)材料四的歌谣反映了哪一事件?这一事件反映了什么?

(梦的破灭)

材料五  天王前段时间驾崩了,这段时间以来我们不断吃败仗,听说是红毛子洋枪队也打我们了。终于到这天,天国城破!

(5)根据材料五,请你谈谈“天国城破”的原因有哪些?

(历史思考)

(6)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从1851年起历时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这场战争有何伟大历史意义?

 

(1)鸦片战争后,列强加紧向中国倾销商品;为支付庞大战费和赔款,清政府不断加重赋税,搜刮人民;自然灾害不断,广大人民难以生活。 (2)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北伐、西征等。太平军在西征战场取得重大胜利。 (3)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 (4)天京事变。反映了太平天国领导人腐化堕落,争权夺利。 (5)外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内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6)它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解析】 (1) 依据材料一的“一家四口粮食不够吃,都快揭不开锅了。政府最近还一直加税加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列强加紧向中国倾销商品;为支付庞大战费和赔款,清政府不断加重赋税,搜刮人民;自然灾害不断发生,广大人民难以生活,纷纷加入“拜上帝会”。 (2)依据材料二的“我们从金田村起义,一路势如破竹,直达南京,天王坐了龙座,南京也叫天京了,成为天国的都城。刚开始不稳定,战争还在继续,军营中不断传来消息,有伤心的,还有令人振奋的。天朝慢慢鼎盛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我”在军事生涯中经历了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北伐、西征等。太平军在西征战场取得重大胜利,太平天国进入鼎盛时期。 (3)依据材料三的“我们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可以归纳出《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 (4)根据材料四的“1856年”和“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打起包裹回家转,依旧做长工。”可知材料四的歌谣反映了天京事变。1856年的天京事变反映了太平天国领导人腐化堕落,争权夺利,内部斗争激烈的现象。 (5) 根据材料五的“天王前段时间驾崩了,这段时间以来我们不断吃败仗,听说是红毛子洋枪队也打我们了。”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外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失败的内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6)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851——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是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太平天国坚持斗争14年,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戊戌变法就是制度变革的一次尝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维新之因)

材料一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威以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瓜分豆剖,渐露机牙,恐惧回惶。不知死所……乱机遍伏,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

(戊戌变法)

材料二  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沼令,主要内容有:发蔚县农工商业;训练新式军队;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等。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哪些变法措施对封建旧势力的冲击最大?

(变法之用)

材料三  1898年,光绪帝实行变法,这次变法虽然很快就失败了,但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3)根据材料三,指出维新变法在当时的社会上有何积极作用? “这次变法”失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查看答案

洋务运动使中华民族开始了强国之梦,在中国引起了西方文明的曙光,是中国处于十字路口时历史的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诸人都为剿灭太平天国而建立殊勋,他们在借助外国侵略者对太平天国的“华洋会剿”中,亲眼看到了外国侵略者坚船利炮的巨大威力,从而感受到一种潜在的长远威胁。面临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他们……一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二是在中外“和局”的条件下,徐图中兴。

——《中国近代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出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

材料二  李鸿章……感叹西方国家“大炮之精纯,子药之细巧,器械之鲜明……实非中国所能及。”

材料三  西方国家国土面积均不过千里或数百里,可是每年国家收入都以百万计,主要是收取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人口等税收。中国如果不早点变法,向西方学习,以贫对富,以弱对强,没有不失败的。

——李鸿章

(2)为解决材料二中“实非中国所能及”采取了哪些措施?在材料三观点的指引下,运动有何发展?

材料四  轮船招商局成立近十年间,将中国航运权成功收回五分之三,已有“中国之航权,唯贵局是赖”的美誉。使“洋商垄断收入锐减,中国少外流白银当在数千万两之巨”。破除了西方人的封锁垄断。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洋务运动在当时有什么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1)英军强占香港岛的消息传到北京,咸丰帝下诏对英作战。( )

改正:

(2)为加强西北塞防,清政府任命力主收复新疆的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 )

改正:

(3)日本强占胶州湾的消息传出后,康有为上书呼吁变法救国。( )

改正:

(4)大沽炮台失陷的消息传到北京,光绪帝遂宣布对外宣战。( )

改正:

 

查看答案

无数仁人志士在反抗外来民族的侵略战争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英军进攻虎门炮台,广东水师提督    奋力抗击,直至战死。

(2)英军进攻吴淞,年近七旬的江南提督    率众抵抗,力竭牺牲。

(3)黄海海战中,    毅然下令,开路马力,直冲敌舰,决心与敌人同归于尽。

(4)辽东半岛战役中,    孤军迎敌,血战四天,终因寡不敌众而战败。

(5)天津保卫战中,清军直隶提督    在抗击八国联军侵略中壮烈殉国。

 

查看答案

近代中国由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      》的签订,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的签订,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      》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4)《      》的签订,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