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礼运》

材料二  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材料三  传说舜年老时,召集部落联盟会议,因禹治水有功,被大家推举为后继人。于是,禹代替舜处理联盟事务。17年后舜死,禹正式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请回答:

(1)材料一讲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

(2)材料二中所说的人物是谁?

(3)根据材料三,他为何被推选为部落首领的后继人?

(4)结合材料,说说“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什么意思?这种推举首领的制度叫什么?“贤”与“能”具体指什么样的品质?

 

(1)原始公有制社会的情况 (2)禹 (3)治水有功 (4)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禅让制,大公无私,品质优秀 【解析】 (1)依据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原始社会时期公有制的情况下实行的禅让制的政策。 (2)依据材料二“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3)根据材料三“因禹治水有功,被大家推举为后继人。于是,禹代替舜处理联盟事务。17年后舜死,禹正式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他被推选为部落首领的后继人是因为治水有功。 (4)结合材料的内容,依据所学可知,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含义是: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这种推举首领的制度叫禅让制,“贤”与“能”具体指大公无私,品质优秀的品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存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2)材料二中的“轩辕”指的是传说中哪个人物?“平定蚩尤乱”指的是哪次战役?

(3)材料二表达了孙中山对“轩辕”的什么感情?

 

 

 

查看答案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材料二:“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用火遗迹十分集中。灰烬堆积很厚,最厚处有6米。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环境下,北京人只能过什么样的生活?

(2)根据材料二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变化?从什么时代开始出现这种现象?

 

 

 

查看答案

《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的“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大约在4000年前,黄河流域的两个重要部落是

①黄帝部落

②炎帝部落

③蚩尤部落

④夏部落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的陶器主要是

A. 彩陶

B. 黑陶

C. 白陶

D. 红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