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需...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需要有创新精神,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制度篇)

(1)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对后世的考试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科举制正式确立开始于何时?

(2)元朝时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实行了什么制度?

探究二(经济篇)

(3)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创新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唐朝时为提高耕地的效率和质量创制了什么农具?

探究三(科技篇)

古代中国科技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它们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4)印刷术是在不断改进和创新中逐渐得到完善的。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谁?

(5)明朝涌现了一批优秀的科技巨著。其中哪一部巨著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探究四(感悟篇)

(6)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感悟?

 

 

(1)隋朝(或隋炀帝时) (2)行省制度 (3)曲辕犁 (4)毕昇 (5)《天工开物》。 (6)继承前人宝贵经验,努力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勤思多问,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勇于实践探索等。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统一后,为了对辽阔的疆域实行有效统治,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明清以后继续沿用。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创制了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提高了耕地的效率和质量。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匠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大大提高了印刷速度,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6)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我们要继承前人宝贵经验,努力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勤思多问,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勇于实践探索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说:“我到过世界许多地方,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最美的。”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修。其中明长城的起至点是

A. 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B. 东起山海关,西至临洮

C. 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D. 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

 

查看答案

在北宋末年有这样一个情景,一位大商人从四川到南方采购物品,他可能会携带的货币是

A. 交子

B. 半两钱

C. 五铢钱

D. 开元通宝

 

查看答案

19世纪初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这句话说明了

A. 小说代表了明清文学发展的最高成就

B. 《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C. 《红楼梦》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

D. 《红楼梦》囊括了中国所有文学的发展特点

 

查看答案

明末民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下列原因中不属于广大民众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的是(  )

A. 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B. 不侵占民房,严禁抢掠

C. 起义军纵横10余省 D. 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查看答案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中形象地说明了宋代的什么节日

A. 中秋节    B. 元宵节    C. 端午节    D. 春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