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处在危亡关头,一批进步文学艺术家以此为背景创作了大量激励民族精神的文艺作品。下列作品,由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是( )
A. 《松花江上》 B. 《义勇军进行曲》
C. 《黄河大合唱》 D. 《李有才板话》
我国现行教育分为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四个阶段,这是一种法定学制,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能随意增删。这种以教育法令形式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的做法开端于 ( )
A. 清政府颁布各级学堂章程
B. 新文化运动时
C. 戊戌变法的“新政”
D. 京师大学堂作为当时全国最高的教育行政机构作出的规定
下图是民国初年民族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图。从图中可看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 )
A. 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B. 轻工业发展缓慢,重工业发展迅速
C. 轻工业和重工业按比例协调发展
D. 轻重工业地区分布不合理
改革是发展的直接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联早期的领导人布哈林说:“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材料二:罗斯福总统在第三任就职演说(1941年)中说:“八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由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迅速、大胆、果断地采取了行动。”
材料三: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觉醒,正是这个伟大的觉醒孕育下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在广东视察时的讲话
(1)材料一中苏联“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指的是哪一经济政策?这一经济政策有何特点?它是哪一政策推行引发危机的背景下出台的?
(2)材料二中罗斯福总统采取的“行动”是什么?这一行动的中心措施是什么?影响是什么?
(3)材料三中“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坚持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
──丘吉尔
材料二: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
材料三:大国之谜依然是一个难解的题目,各国的学者提供的答案也是众说纷纭。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上百位接受采访的国内外专家在谈论这个话题时,都十分看重思想文化的影响力在大国崛起中的作用。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没有马克思,我们的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这个理论用他的名字命名是公正的。
──恩格斯
(1)莎士比亚的作品对哪一观念给予了深刻批判?集中体现了什么思潮?
(2)材料二表明了伏尔泰的什么观点?请举出两例受此观点影响的欧美革命。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大国崛起的作用。
(4)材料四中“这个理论”诞生的标志是什么?“这个理论”指导的运动两例
(5)上述材料反映的思想文化运动,有何共同的历史作用?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残酷惨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曾经促使人们对民族国家和战争的反思达到空前的程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希特勒是通过许诺解决失业问题、砸碎《凡尔赛和约》的枷锁……赢得支持的;……大萧条为他赢得了狂热的听众……因为他为他们的不幸找到了替罪羊。
——《全球通史》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整个欧洲遭受了几乎是致命的打击。……导致了欧洲的整体衰落。不仅如此,欧洲还被苏联和美国划分为东西两大势力范围,……只有走联合之路。于是,从经济上的煤钢联营入手,启动了西欧的联合进程。
——《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三 1986年共同体的年国民生产总值高达2.6万亿美元,……共同体代表西欧已成为西方世界美、欧、日三足鼎立中的一足。
——《世界史·现代史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凡尔赛和约》”是哪一国际会议签订的?这一会议的操纵国中有哪两个欧洲国家?“大萧条”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东西两大势力范围”所反映的世界政治格局是什么?据材料二,归纳促使西欧启动联合进程的主要因素。
(3)对比材料一、二,二战前后西欧国家间关系有何不同?
(4)材料三中的“共同体”指的是哪一组织?据材料三,列举共同体的经济发展状况。
(5)综上所述,概括二战前后西欧国家间关系的不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