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

材料二:“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子等。……”

——历史教科书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韩非子》

(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的环境下,北京人只有过什么样的生活?

(2)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事实有什么意义?

(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变化?从什么人生活的时代开始出现这种现象?

 

 

(1)过群居生活. (2)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火的使用增强了他们征服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3)开始人工取火.山顶洞人时代开始. 【解析】 (1)由材料一的“人民少而禽兽众,人不胜禽兽虫蛇”,可知,当时人少禽兽多,人类要存活下去必须群居,与禽兽斗争,所以答案是群居生活。 (2)由材料二“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用火遗迹十分集中”可知,当时北京人已经能够使用火了。用火可以烧烤食物、照明、取暖、驱赶野兽。火的使用,提高了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人类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3)依据材料三的“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可以得出结论,当时已由使用天然火到使用人工取火。山顶洞人时期发生了这种变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周易》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两例“穴居而野处”的远古人类。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两例居于“宫室”的原始聚落。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类能够居于“宫室,以待风雨”,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周易》

原文大意:上古时代,人住在野外的山洞里。后来圣人建造房屋,改变了居住环境,人们进去躲避风雨。

(1)根据考古发现,我国最早的房屋有哪些结构?

(2)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有什么重大意义?

 

查看答案

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

材料二: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材料三:清明节在黄帝陵公祭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盛事。2014年(甲午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黄陵县桥山黄帝陵祭祀广场隆重举行……4月3日电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马英九今天主持2014年遥祭黄帝陵典礼,凸显慎终追远、饮水思源寓意。这是马英九任内第4度主祭。

——摘自人民网

(1)材料一中的华夏族是今天哪个民族的前身?

(2)材料二“轩辕”指的是谁?依据材料二指出他的贡献有哪些?

(3)材料二、三表达了中华儿女对黄帝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2011年9月10日上午10时,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大会上讲话。他强调:“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振兴中华的宏愿,应该成为两岸同胞的共同追求。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大陆和台湾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这里“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的“节点”主要是( )

A. 孙中山是两岸同胞共同尊敬的民主革命领袖

B.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C. 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D. 我们都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查看答案

寒冷的冬天,能坐在热乎乎的灶炕上取暖,他们是哪种居民,房屋样式怎样( )

A. 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半地穴式房屋

B. 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干栏式房屋

C. 半坡原始居民住半地穴式房屋

D. 半坡原始居民住干栏式房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