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看看下面两幅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中张骞被谁派遣出使的西域?西域主要是指今天...

看看下面两幅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中张骞被谁派遣出使的西域?西域主要是指今天中国的什么地区?西汉政府为了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理,在公元前60年设置了什么机构?东汉汉明帝派谁长期经营这一地区?此人还派甘英出使哪里?

(2)图二中的丝绸之路是连接什么与什么之间的大动脉?它是由谁开通的?这条路的开通有何重要意义

(3)丝绸之路开通后,汉朝政府可以通过此路出口些什么?汉朝也可以通过此路进口些什么?(进口的东西不少于2样;出口的东西也不少于2样)

 

(1)汉武帝;新疆地区;西域都护;班超;大秦(罗马)。 (2)东西方(亚欧或者中欧);张骞;加强了中欧(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的联系,促进了中欧(东西方)贸易的发展,成为中欧友谊的桥梁。 (3)出口:丝绸、瓷器、铁器等物品,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进口:良马、橐驼、香料、葡萄、石榴、苜蓿、胡麻、胡桃、玻璃、宝石等。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张骞了解了西域的情况,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为了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西域指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西域主要是指今天中国的新疆地区;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东汉的班超73年出使西域,97年派甘英出使大秦。 (2)依据图二的“丝绸之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在张骞通西域的基础上,开辟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成为中欧友谊的桥梁。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张骞通西域的基础上,开辟了丝绸之路。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对于秦始皇所做的一件错事深恶痛绝,他说:“书籍被烧,其实还在其次,春秋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材料二:中国历史上有一位伟大的皇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设太学,以五经为教材,大力推行儒家教育;用儒家思想培训官员,教化百姓。

(1)材料一中“致命打击”指的是哪一事件?他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

(2)秦始皇为了实现和巩固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他除了做过材料一中的错事外,他还做过哪些重要的事情?

(3)材料二中这位伟大的皇帝是谁?他采纳董仲舒建议的目的又是什么?

(4)材料二中这位伟大的皇帝为了实现大一统,分别在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方面采取过什么措施?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卫国人,姓公孙,名鞅。因在秦国有功封于商,史称商鞅。他于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支持下实行变法,变法涉及政治、经济和军事等领域。

材料二: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即位,即秦惠王。公子虔等人告发商鞅“欲反”,秦惠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至关下,欲宿客舍,客舍主人不知他是商君,见他未带凭证,告以商君之法,留宿无凭证的客人是要治罪的。商鞅回到自己的封邑,举兵抵抗,结果失败,被车裂而死。

材料三: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商鞅变法100多年后,秦王灭六国实现国家统一。

(1)商鞅变法的内容中,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什么?最受新兴地主阶级欢迎的措施是什么?最受普通士兵欢迎的措施是什么?最受普通农民欢迎的措施是什么?

(2) 结合材料二、三回答:商鞅最后被车裂而死,那么,商鞅变法失败了吗?商鞅变法有什么意义?

(3)商鞅变法100年后,秦国蜀守修建了哪一项水利工程?商鞅变法135年后,秦国的哪一位国君完成了国家统一?

 

查看答案

在中国古代的变法改革中,有一次改革,统治者向被统治者学习,采取一系列“汉化”政策,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这一次变法是(   )

A. 李悝变法    B. 吴起变法

C. 商鞅变法    D. 北魏孝文帝改革

 

查看答案

在中国南北分治时期,东晋与前秦之间发生了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此次战役的名称是什么?(   )

A. 巨鹿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查看答案

源于印度的佛教是在什么时候传入中国(   )

A. 秦朝    B. 西汉    C. 东汉    D. 南北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