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战场,由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所组成。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抗战史的研究一直集中于敌后战场方面,对正面战场的研究较少,评价也欠客观。这种现象近年来有很大改变。一批研究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论著相继问世。这反映出()
A. 历史研究趋向客观性
B. 历史评价没有客观标准
C. 抗日战争研究为热点问题
D. 史学研究领域的多样化
教育部基教司2017年1号函件指出:在中小学教材中,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这一举措凸显出()
A. 九一八事变表明日本开始全面侵华
B. 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C.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
D. 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做的贡献
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某中学拟开展“图说近代南京”活动。下列“图说”中正确的是
A.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B. 1853年,太平天国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C. 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的首次完全胜利
D. 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北洋军阀政府覆灭
二战后日本战史著作公认“在对美英开战后,日本陆军主要战场在客观上仍然是在中国大陆”“日本陆军的主力仍然被死死钉在中国战场上,寸步难移”。这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
A. 是一场全民族抗战
B.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C.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D. 是打败日本法西斯的根本原因
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为鼓舞溃兵伤兵的士气,军方播报了关于不久前一个战役的一段报道:“……倭军之三十三师团使用迂回穿插之战术,以两个联队兵力攻占拼墙河(河流名)南北,而我远征之军以寡击众,披肝沥胆,做浴血之战,解救同盟之英吉利军七千余众,夺回中外记者教士五百余众……”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了
A. 中国远征军解救了英国盟军
B. 英军在缅甸得到了中国远征军的救助
C. 日军在缅甸遭到中英联军的重创
D. 世界反法斯西力量互相支援和配合
蒋介石在《告全国军民书》中说:“美国与英国自动声明放弃他们在华不平等条约的特权。”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称:中美和中英新约“使中国结束了百年的耻辱,展开了光明的新页,致无限兴奋的庆贺”。此条约的签订
A. 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
B. 提高了民族尊严和自信心
C. 改变了中国无平等外交的局面
D. 意味着抗日战争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