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

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材料一: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变法内容?

(2)公元前350年,秦国平民张三,因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倾,宅九亩。张三这是因为哪一项改革措施而获田产的?

(3)以上改革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材料二: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请回答:

(4)材料二反映了历史上的什么历史事件?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什么改革内容?

(5)材料二的措施产生了什么作用?请你谈谈你对我国推广普通话意义的认识。

 

(1)商鞅变法 推行县制;奖励生产。 (2)奖励军功 (3)使秦国的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北魏孝文帝改革 学习说汉语。 (5)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语言种类繁多,推广普通话便于进行交流。 【解析】试题(1)此题考查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点。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商鞅变法。“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反映的是推行县制;“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反映的是奖励生产。 (2)此题考查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点。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规定,按照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所以公元前350年秦国的平民张三,“因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倾,宅九亩”是由于奖励军功而获田产的。 (3)此题考查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商鞅变法实行的推行县制、奖励生产、奖励军功等一系列措施,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此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知识点。材料二中的“魏主”指北魏孝文帝,“北语”指鲜卑语,“正音”指汉语。“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意思是禁止说鲜卑语,学习说汉语,它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之一。 (5)此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对我国推广普通话积极意义的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要求学习说汉语,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语言种类繁多,推广普通话便于进行交流,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臣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

材料三:武帝雄才大略,即位之初,……更钱造币以赡用。征匈奴四十馀,匈奴远遁,日以削弱。

——《古代历史史料汇编》

(1)根据材料,概括出西汉统治者采取的加强统治的措施。

(2)综合上述材料,西汉采取的这些措施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而建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有关制度的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是谓小康。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的“天下为家”的局面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二 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同时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2)材料二体现的制度在当时有何作用?

材料三 秦朝时全国共设三十六郡,每郡有守(相当于省长)尉(相当于防区司令)和监(相当于监察专员)各一。郡下设县,万户以上大县设“令”;不足万户小县设“长”。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三中秦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管辖而采取了的制度对中国历史有什么影响?

(4)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夏商周和秦朝时期国家制度不断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中,迁都洛阳是最能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      )

 

查看答案

“(江南)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这一现象开始于东晋南朝。(     )

 

查看答案

在汉语中,“鼎”可以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其形成至少应追溯到商周时期。(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