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在下面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思维导图中,①处应填写的是 A. 三国同盟的成立 ...

在下面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思维导图中,①处应填写的是

A. 三国同盟的成立

B. 三国协约的建立

C. 萨拉热窝事件

D. 凡尔登战役

 

C 【解析】 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思维导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中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指的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建立;C项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属于一战的背景;D项凡尔登战役是一战当中最残酷的战役,属于一战的过程。所以C项符合题意,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A. 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B. 三国同盟形成

C. 萨拉热窝事件

D. 轴心国集团形成

 

查看答案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评价20世纪初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这说明了

A. 人们期待着战争的爆发

B. 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战争一触即发

C. 战争将会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D. 资本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查看答案

20世纪以来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1937 年,罗斯福政府拨款120亿美元,大力兴建公共工程,如筑路、架桥和植树。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社会保障法》,内容包含: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向残度、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教济。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科学发明出自美国。同时,美国增加和对原子能工业等高新工业的投入,原子能工业、宇航工业等新兴工业发展起来。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材料三  高科技特别是信息产业的发展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的主要推动力,微软英特尔等世界上最大的信息产业公司都在美国。美国信息产业的产品几乎渗透到世界每个角落。

(1)根据材料一及图片中第②阶段回答问题,材料中的这些措施有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回答问题,图片中第③阶段美国经济呈现繁荣景象的客观原因是什么?图片中第④阶段美国经济受到严重打击,经济地位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图片中第⑥阶段美国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4)从20世纪美国经济发展历程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2018年是马克思主义诞生170周年,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6-1848年间,英国工人掀起一场规模宏达、持续时间长久的运动。工人们决定通过斗争得到自己应有的权利,他们把自己的要求以《人民宪章》的形式发表,向议会递交请愿书的方式进行。在请愿书上签字的人数经常超过百万,影响很大

材料二《共产党宣言》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武器。

材料三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用5个创造性的总结毛泽东在党的历史上所做的重要贡献。强调毛泽东创造性得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党的建设……一系列正确的战略策略。

(1)材料一中这场工人运动的最终结果如何?产生这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具有什么历史意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什么?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什么?这次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了什么新政权?

(3)材料三中的“中国的革命道路”是指什么革命道路?在中共十五大上确立哪一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

 

查看答案

当今中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外交工作出现新局面。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

(1)结合材料及图一指出周恩来所倡导的外交原则是什么? 这一原则具有什么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和图二及所学知识回答,我国第二次建交高峰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有哪些?

(3)结合材料和图三以中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