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伟大梦想、共同愿望。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伟大梦想、共同愿望。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   逼迫下赶往近代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它是一块界碑”?

材料二

(2)依据针对图 A、图 B,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创办派别:______。

企业类型:图A属于_______;图B属于________。

(3)根据图C,指出1842—1890 年外国轮船公司在华货物运送量呈现怎样的变化特点?

(4)结合所学知识,简析 1872—1890 年外国轮船公司在华货物运送数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

—— 《中华文明史》

材料四任凭你像尧、舜那么贤达,像秦始皇、明太祖那么粗暴,像曹操、司马懿那么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5)材料三中“自有其成功之处”指什么?为什么材料四中说“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没有人答应”?

材料五 西洋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能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6)材料五中“德、赛两先生”指什么?举出二位材料中“我们”的代表人物。

(7)综合以上至少三则材料,给材料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1)战争:鸦片战争; 原因: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或社会性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派别:洋务派;图 A:民用企业;图 B:军事企业 (3)特点:1842 年—1872 年间呈上升趋势,在 1872 年—1890 年间呈下降趋势。(或先升后降) (4)原因: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5)材料三:戊戌变法在近代中国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材料四:因为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6)民主、科学;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任举二位) (7)近代化的探索 【解析】 (1)依据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 逼迫下赶往近代最初的一步”的信息, 依据所学可知,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了《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依据图 A、图 B的内容,依据所学可知,洋务派为了富国强兵开展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前期以 “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系列的军事工业,例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系列的民用工业,例如汉阳铁厂,轮船招商局,所以图A属于民用企业;图B属于军事企业。 (3)根据图C的内容,依据所学可知, 1842—1890 年外国轮船公司在华货物运送量呈现的变化特点是1842 年—1872 年间呈上升趋势,在 1872 年—1890 年间呈下降趋势,这是因为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外来的经济侵略。 (4)依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所以 1872—1890 年外国轮船公司在华货物运送数量发生变化,逐渐减少。 (5)依据材料三“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的信息, 依据所学可知,戊戌变法在近代中国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这是“自有其成功之处”的含义;因为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所以材料四中说“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没有人答应”。 (6)依据材料五“西洋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能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的信息, 依据所学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并发表文章,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是新文化的领导人物。 (7)综合以上材料的内容,依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是中国人第一次想西方学习的内容,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旅程,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是向西方学习的过程,由此可知,这些内容的主题是近代化的探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2 年,在北京郊区的一个农家院落。一位祖籍香港岛、1845 年移居台湾、1897 年又移居北京东交民巷、一年前被驱逐到此的历经苦难的 75 岁老人,在给儿孙讲述自己60年来的经历。老人说自己这 60 年的颠沛流离,与近代几个不平等条约密切相关。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老人一生所受苦难有关的不平等条约及其相关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这几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有何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导致近代中国人民饱受屈辱的原因有哪些?对此你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

遵义会议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下列关于遵义会议的表述,有误的是

A.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 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C. 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 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右”倾错误

 

查看答案

在纪念毛泽东诞辰 120 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用“五个创造性地,总结毛泽东在党的历史上所做的重要贡献,强调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这里的“创造性的革命道路”指

A.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B.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 和平夺取政权的道路    D. 城市领导农村的道路

 

查看答案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书中说到:“……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材料中“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的联盟”是指

A.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    B. 晚清政府

C. 北洋军阀政府    D. 南京国民政府

 

查看答案

在北伐的江西战场上,人民群众处处为难孙传芳的军队,而给予国民革命军种种便    利,包括引路、刺探军情、组织运输队等。这表明

A. 江西是北伐的主战场    B. 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C. 人民群众是北伐的主力    D. 北伐战争最终取得胜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