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O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西晋时期被汉人使用的方凳、胡床。

材料三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1)材料一的“皇帝”指的是谁?他“耗去大量的生命”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依据材料谈谈你对他修长城的看法。

(2)材料二中的“胡”是西晋时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请写出这一时期两个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名称。材料三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一次改革?这次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3)结合三则材料,概括我国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

 

(1)秦始皇。目的:抵御匈奴。看法:修长城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匈奴的南下掠夺,但也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给老百姓带来了痛苦和灾难(要求答出两层意思,意思相近即可)。 (2)匈奴、鲜卑、羯、氐、羌(任写两个即可)。北魏孝文帝改革。目的:革除落后习俗,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巩固北魏的统治 (3)变化:从民族间的对抗到民族融合(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 1 )根据材料一中的“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 城”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为了抵御匈奴,修建了万里长城,他修的长城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匈奴的南下掠夺,但也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给老百姓带来了痛苦和灾难。 ( 2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例如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根据材料三“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岁以下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 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的信息可知,这段材料描述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这是孝文帝革除落后习俗,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巩固北魏的统治的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 3 )结合上述三则材料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由秦汉时期的对抗走向了民族融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能通过下图所示著作查到的史实有

①秦始皇统一文字   

②大泽乡起义   

③蔡伦改进造纸术

④汉武帝兴办太学   

⑤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查看答案

秦汉时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东方文明,科技发展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下列属于秦汉时期科技成就的有

①《兰亭集序》   

②《齐民要术》   

③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④全身麻醉手术法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

南朝的历史是门阀士族由盛而衰的历史,南朝时期的第一个王朝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许多的成语故事都有它的历史渊源。下列与淝水之战这一历史事件有渊源关系的成语典故是(  )

①破釜沉舟

②四面楚歌

③草木皆兵

④风声鹤唳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下表内容是某著名水利工程的相关说明。这项水利工程是要作用

部位

主要作用

鱼嘴

将岷江分为内、外二江,外江主要用于排洪,内江主要用于引水灌溉

飞沙堰

当内江水量超过宝瓶口上限时,多余水量从飞沙堰自行溢出,排入氓江,起到泄洪减灾作用;排出内江水中挟带的沙石,确保内江通畅

宝瓶口

是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内江水流入宝瓶口后,经过不断分闸调节,形成灌溉成都平原的自流灌溉渠系

 

 

A. 都江堰

B. 灵渠

C. 永济渠

D. 江南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