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习近平指出:“实现民族振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汉朝的繁盛给我 们...

习近平指出:“实现民族振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汉朝的繁盛给我 们实现民族振兴带来许多启示。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民失作业,而大饥谨(饥荒)。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毛色一样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

材料二 “上(汉文帝)常衣绨(dì)衣(粗糙的衣服)……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史记》

后十三岁,孝景二年,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陛下命令诸侯王推广恩德,把土地分给儿子们,陛下再封他们的儿子为侯。这些人得到土地,会对陛下感恩戴德。陛下用这种办法,分割诸侯王的封地,削弱他们的势力。

——《白话史记》

材料四  2000 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社会处于怎样的境况?为改变这种境况,汉初的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

(2)材料二的史料记载了汉文帝和汉景帝的治国措施,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他们的治国措施。这两位皇帝统治时期,西汉出现了怎样的盛世局面?

(3)材料三的“陛下”用的“这种办法”是什么?此“办法”有何妙处?

(4)材料四中的古丝绸之路是从哪里出发的?从材料看,丝路精神的核心是 什么?围绕丝路精神的核心并结合所学史实,谈谈你对“一带一路”现实意义的认识。

(5)综上所述,汉朝的繁盛给我们实现民族振兴带来了哪些启示?

 

(1)经济萧条,一片残破荒凉景象政策:休养生息政策。 (2)措施:勤俭治国,反对奢侈;田赋降到三十税一(轻徭薄赋) (3)方法:推恩令。妙处:不费一兵,不失寸土,巧妙削弱诸侯王封国势力;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4)长安;西域都护;说明西域地区(今新疆地区)正式归中央管治;现实意义:丝绸之路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扩大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促进沿线地区互学互鉴,实现互利共赢;有助于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5)启示:国家要实现长治久安必须以民为本,采取富民政策;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有利于国家的发展;统治者励精图治,澄清吏治,社会才能兴盛;加强对外友好交流与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促进人类文明发展。 【解析】 (1)由材料一“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可知,这反映了西汉初年国家贫困,经济萧条,一片残破荒凉的景象。造成这一景象的主要原因是秦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因此,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和兵役,注重农业生产发展,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为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和汉景帝,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反对奢侈;田赋降到三十税一(轻徭薄赋);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文景时期,社会安定,百姓富裕,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3)依据课本知识分析材料可知,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不费一兵,不失寸土,巧妙削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使之无力与中央抗衡,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中亚,到达西亚,最后到达欧洲(大秦)。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管治,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根据材料“2000多年前,…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可以看出,丝路精神的核心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古代张骞开通丝绸之路、架起了东西方合作的纽带、促进了文明的交流。今天的“一带一路”,也会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扩大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促进各国互学互鉴;必将带动沿线地区的大发展,实现互利共赢,也有助于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一个国家要实现长治久安必须以安民为本,安民必须采取宽舒富民的政策;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有利于国家的发展;统治者励精图治,澄清吏治,社会才能兴盛;加强对外友好交流与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O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西晋时期被汉人使用的方凳、胡床。

材料三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1)材料一的“皇帝”指的是谁?他“耗去大量的生命”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依据材料谈谈你对他修长城的看法。

(2)材料二中的“胡”是西晋时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请写出这一时期两个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名称。材料三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一次改革?这次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3)结合三则材料,概括我国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

 

查看答案

能通过下图所示著作查到的史实有

①秦始皇统一文字   

②大泽乡起义   

③蔡伦改进造纸术

④汉武帝兴办太学   

⑤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查看答案

秦汉时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东方文明,科技发展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下列属于秦汉时期科技成就的有

①《兰亭集序》   

②《齐民要术》   

③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④全身麻醉手术法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

南朝的历史是门阀士族由盛而衰的历史,南朝时期的第一个王朝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许多的成语故事都有它的历史渊源。下列与淝水之战这一历史事件有渊源关系的成语典故是(  )

①破釜沉舟

②四面楚歌

③草木皆兵

④风声鹤唳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