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陈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
A. 第二次鸦片战争 B. 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勇于担当的民族.下表空白处与人物相对应的事件是
A. 抗击沙俄 B. 虎门销烟 C. 收复新疆 D. 武昌起义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的大分裂时期,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但同时也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文明的交流与传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段非凡的历史吧。
材料一 “屯田数载救黎民,官渡一战挫傲军。”
材料二 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徭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任城王传》
(1)材料一这句话反映的历史人物奠定了哪个政权的基础?根据所学知识说出他完成局部统一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
(4)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即使是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统一因素。
习近平指出:“实现民族振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汉朝的繁盛给我 们实现民族振兴带来许多启示。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民失作业,而大饥谨(饥荒)。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毛色一样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
材料二 “上(汉文帝)常衣绨(dì)衣(粗糙的衣服)……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史记》
后十三岁,孝景二年,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陛下命令诸侯王推广恩德,把土地分给儿子们,陛下再封他们的儿子为侯。这些人得到土地,会对陛下感恩戴德。陛下用这种办法,分割诸侯王的封地,削弱他们的势力。
——《白话史记》
材料四 2000 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社会处于怎样的境况?为改变这种境况,汉初的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
(2)材料二的史料记载了汉文帝和汉景帝的治国措施,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他们的治国措施。这两位皇帝统治时期,西汉出现了怎样的盛世局面?
(3)材料三的“陛下”用的“这种办法”是什么?此“办法”有何妙处?
(4)材料四中的古丝绸之路是从哪里出发的?从材料看,丝路精神的核心是 什么?围绕丝路精神的核心并结合所学史实,谈谈你对“一带一路”现实意义的认识。
(5)综上所述,汉朝的繁盛给我们实现民族振兴带来了哪些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O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西晋时期被汉人使用的方凳、胡床。
材料三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1)材料一的“皇帝”指的是谁?他“耗去大量的生命”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依据材料谈谈你对他修长城的看法。
(2)材料二中的“胡”是西晋时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请写出这一时期两个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名称。材料三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一次改革?这次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3)结合三则材料,概括我国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
能通过下图所示著作查到的史实有
①秦始皇统一文字
②大泽乡起义
③蔡伦改进造纸术
④汉武帝兴办太学
⑤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③④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