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探寻复兴之路,铸造新的辉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陈旭麓先生提出,洋...

探寻复兴之路,铸造新的辉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陈旭麓先生提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接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改善民生。

材料四:1915 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说:“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 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1918 年至 1919 年元旦,李大钊先后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开始向国人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并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改编自岳麓版历史教材八上

材料五:“中国革命在 1935 年遵义会议以前,因为没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 命运动结合起来,或者结合得不好,走了很多弯路,吃了很多的亏,遭受了很大的失……从1935年起,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比较好的结合起来……”

——毛泽东与周世钊的谈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主张。与洋务运动相比,两者向西方学习的主张有何不同?

(3)材料三中的“两个主义”是指什么?为何当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了?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18 年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有了什么新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5)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分析本次会议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哪一思想路线。

(6)根据上述所有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基本特点。

 

(1) 把西方先进的科技引入中国,兴办近代工业。 (2)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洋务运动主要学习西方的技术,戊戌变法主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的社会制度。(6分) (3)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4)宣传马克思主义;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5)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6)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建设军事工业需要大量费用,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又提出了求富的口号,创办民用工业。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2)根据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可知,康有为的主张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即君主立宪制。洋务运动主要学习西方的技术,与洋务运动相比,戊戌变法主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的社会制度。 (3)根据材料“接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改善民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个主义”是指民族和民权,民族、民权和民生合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因而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接下来就是改善民生了。  (4)根据材料“李大钊先后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开始向国人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18年后,新文化运动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1917年,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为了现实,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从此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以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们,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 (5)根据材料“中国革命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前,因为没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运动结合起来”可知,这次会议在思想路线上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6)综合上述所有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近代工业,最主要是学习西方的技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意识到中国制度的落后,开始学习西方的制度,新文化运动时期,打着“民主”与“科学”的旗号,主要学习西方的思想,故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是先学习技术,再学习政治制度,最后学习思想文化,在中国近现代化的探索中,还坚持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使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一步步走向胜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探寻历史原因和结果的逻辑关系,对历史进行合理解释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历史学家章开沅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与张謇选择实业有关的是

A. 创办湖北织布局    B. 创办大生纱厂    C. 创办轮船招商局    D. 创办汉阳铁厂

 

查看答案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解放战争时期的史实,按其发生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淮海战役

②转战陕北

③解放南京

④挺进大别山

A. ④①③②

B. ②④①③

C. ①②③④

D. ④②③①

 

查看答案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非常形象地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地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里“插上一刀”是指

A. 千里挺进大别山

B. 辽沈战役

C. 中共中央转战北

D. 盂良固战役

 

查看答案

1945年8月,民主人士柳亚子先生曾赠毛泽东诗云:“阔别羊城(今广州)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今重庆),弥天大勇减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下列事件中体现毛泽东“弥天大勇”的是

A. 西安事变

B. 抗日战争

C. 重庆谈判

D. 渡江战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