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选择怎样的治国方略,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选择怎样的治国方略,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民与世无争,天下就会太平。

                                                           ——《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

材料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德,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材料三:他认为,只是依靠君主和臣下的才干来治国,国家的强盛只是暂时的,这些优秀的人才一旦去世,昔日的富强必将走向衰落;只有依靠稳定的法制,才能使国家的前途不至于走入上述覆辙。于是他提倡“法治”,反对空谈仁义,想要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他的才干也得到了当时最有才能的统治者的赏识,但是由于小人妒忌,他最终并没有亲眼看到这一制度的实现。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老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集中体现在哪一本书里面?在西汉初年哪一政策体现了他的“无为而治”?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这句话是谁说的?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在哪一时期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成为正统思想?这位人物给当时的统治者提出来怎样的一个建议?

(3)材料三中的“他”是谁?他的思想最先被哪位统治者使用?这位统治者为整个封建社会做出的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4)在这一时期,社会思潮蓬蓬勃勃,许多先贤先后登上历史舞台,去阐述自己的学说观点,造成这一时期学术思潮如此欣欣向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道家;《老子》(《道德经》);休养生息 (2)孔子;儒家学派;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韩非;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4)社会大变革 【解析】 (1)根据材料一“无为而治”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老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集中体现在《道德经》里,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体现了老子的“无为而治”。 (2)根据材料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德,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孔子是战国时期的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仁”的思想,材料二这句话是孔子说的,他的思想在汉武帝时期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成为正统思想,这是因为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3)依据材料三“只有依靠稳定的法制,才能使国家的前途不至于走入上述覆辙。于是他提倡“法治”,反对空谈仁义,想要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他的才干也得到了当时最有才能的统治者的赏识”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韩非是法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他的思想最先被秦始皇使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4)依据所学可知,在这一时期,社会思潮蓬蓬勃勃,许多先贤先后登上历史舞台,去阐述自己的学说观点,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是因为社会大变革的需要,生产力的发展的需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圣,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引自《魏书》

材料二:政治上,平城是鲜卑贵族元老集中的地方,保守势力强大……所以在旧都平城,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必然会遇到重重阻力;其次,在经济上,平城偏北地寒,六月风雪,风沙常起……恶劣的气候环境,难以适应经济的发展;……还有从地理位置看,平城偏北的位置更不利于北魏对整个中原地区的统治。

材料三:孝文帝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资治通鉴》

(1)材料一中“魏主”是谁?他决定将都城迁到哪里?

(2)依据材料二,你认为迁都的目的是什么?

(3)说明材料三“北语”、“正音”各指什么?

(4)材料反映的措施起了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影响,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故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藩篱,屏蔽周室。”

——《左传》

材料二: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史记》

材料三:“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

(1)根据材料一回答,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当时哪些人有可能成为诸侯?

(2)材料二中所说的“初并天下”发生在哪一年?材料中的“寡人”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3)材料三中的“陛下”采纳了谁的建议“推恩分子弟”?结合材料内容分析,“上”采纳这个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4)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制度,在当时都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从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农业是立国之本,也是人类生存之本。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农业、农民”一直是历代统治者关注的重点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这一时期人们使用磨制石斧等工具先砍伐地面上的杂草树木,在草木干燥后用火焚烧,经过火烧的土地变得松软,即可进行播种,种植农作物。传说他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在传说之中,他曾亲尝草药,解决人民病痛之苦。

——《七年级教科书》

材料二:在传统时代,所谓农业生产结构,其主要生产要素可归纳为四项(1)耕地,(2)作物,(3)农具,(4)劳力。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夏五月,兵皆罢归家……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

——《汉书•高帝纪》

材料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加快农村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推动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战略,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

——中共十九大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回答,“这一时期”指的是什么时代?“他”指的是谁?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和汉高祖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分别有哪些?

(3)阅读材料三回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任答一点)

(4)试分析为何自古以来的中国领导者都重视农业?

 

查看答案

下列几组历史人物中,对国家的贡献相似的一组是(  )

A. 李斯、华佗、司马迁    B. 李斯、董仲舒、张衡

C. 蒙恬、班超、张仲景    D. 卫青、霍去病、蒙恬

 

查看答案

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汉代的“丝绸之路”(  )

A. 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B. 使孤立、分散的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

C. 使中国的丝织品、玻璃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方

D. 使美洲特产的玉米、马铃薯、可可等传入中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