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近现代各强国崛起的过程中,发展经济的政策措施千差万别,正确的经济政策有利于经济发...

近现代各强国崛起的过程中,发展经济的政策措施千差万别,正确的经济政策有利于经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苏俄政府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有:实行粮食税,农民纳税后的余粮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让国内外资本家经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由贸易。

材料二  从1928年开始,苏联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农业方面,几乎把所有农民的土地都集中到集体农庄或国营农场,开展农业生产,收购的农产品由政府统一分配。工业方面,工厂主要归政府所有、由政府经营。苏联的经济建设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到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苏联已从落后的 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位。这些成就为二战期间战胜法西斯德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改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苏联“一五计划”(1928-1932年)实施时期,正是西方经济一团糟的时期,面对这种糟糕的状况,美国借鉴了苏联的一些做法,顺利的渡过了难关。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出台了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举办了许多公共工程,开展了大规模的救济工作,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

(1)依据材料一,概括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此时苏联经济体制的特点。归纳这种经济体制的积极作用。

(3)材料三中的“西方经济一团糟”指的是什么?当时领导美国人民渡过难关的总统是谁?其借鉴了苏联经济建设的什么做法?

(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上述国家经济发展的模式对我国经济建设有怎样的启示?

 

(1)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的关系联系起来。 (2)高度集中;有计划(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促进了苏联经济的迅速发展,增强了苏联的综合国力(苏联已从落后的农业 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位);为二战中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国家干预经济或实施有计划的经济。 (4)启示:处理好计划和市场两者之间的关系;重视经济发展规律;保障人民的权益;借鉴别国的经验;制定政策要适合本国的国情。 【解析】 (1)依据材料一“实行粮食税,农民纳税后的余粮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让国内外资本家经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由贸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突出特点是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1921年,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废除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的余粮收集制,实行粮食税,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到1925年底,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2)依据材料二“从1928年开始,苏联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农业方面,几乎把所有农民的土地都集中到集体农庄或国营农场,开展农业生产,收购的农产品由政府统一分配。工业方面,工厂主要归政府所有、由政府经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经济体制的特点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这种经济体制促进了苏联经济的迅速发展,增强了苏联的综合国力(苏联已从落后的农业 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位);为二战中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的“西方经济一团糟”指的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当时领导美国人民渡过难关的是罗斯福,其借鉴了苏联经济建设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方法,实行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逐渐摆脱了危机。 (4)上述国家经济发展的模式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处理好计划和市场两者之间的关系;重视经济发展规律;保障人民的权益;借鉴别国的经验;制定政策要适合本国的国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创新”的论述,可谓数次提及,掷地有声。“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思想创新 

材料一 

(1)与图1人物有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图2人物创立的革命理论诞生的标志是什么?这一理论不断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哪些?

◆制度创新

材料二  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最大的作用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

——《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国革命中“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所颁布的法律性文件有哪些?这三场革命体现了怎样的人类社会发展趋势和潮流?

◆科技创新

材料三  18世纪60年代以后,伴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世界展现出一派崭新的景象:工厂里机器在轰鸣,江河中轮船在航行,铁路上火车在奔驰……新的发明创造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摘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3)据材料三回答,材料中的“机器”使用的动力机是什么?材料中的“火车”是谁发明的?

(4)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创新能力?

 

查看答案

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在音乐国度里挥洒;列夫托尔斯泰用犀利的笔锋剖析现实,在文学的海洋中遨游;梵高用激情的画笔尽情描绘,在生活的烈焰中绽放……下列作品与材料中人物相关的有

①《命运交响曲》

②《复活》

③《蒙娜丽莎》

④《向日葵》

A. ①②③④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12月18日,天津商会等团体召开市民大会……社会人士李实忱宣布了与日交涉原则:反对会外交涉;取消二十一条;山东权利无条件收回”上述史实发生于

A. 巴黎和会期间

B. 华盛顿会议期间

C. 开罗会议期间

D. 雅尔塔会议期间

 

查看答案

凯恩斯在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时说:“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最凶暴的行为之一。”下列有关这个“体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新体系

B. 彻底根除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C. 建立了一战后国际关系的稳定新秩序

D. 维护了中国等弱小战胜国的利益

 

查看答案

前苏联国歌《牢不可破的联盟》中唱到:“伟大俄罗斯,永久的联盟;独立共和国,自由结合成。各民族意志,建立的苏联。……伟大的列宁,指明了前程。斯大林教导,要忠于人民;并激励我们,去建立功勋。”我们从国歌中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A. 十月革命鼓舞了殖民地人民解放运动

B. 各族人民自愿加入苏维埃共和国联盟

C. 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成就显著

D. 斯大林模式促成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