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有个欧洲人说他不出国,就能游览地中海沿岸各地风光。据此推断,他应该生活在( ) ...

有个欧洲人说他不出国,就能游览地中海沿岸各地风光。据此推断,他应该生活在(  )

A. 罗马帝国时期    B. 罗马共和国时期

C. 亚历山大帝国时期    D. 阿拉伯帝国时期

 

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帝国通过扩张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因此A项符合题意;罗马共和国曾成为地中海的霸主,但并未将地中海变成内湖,排除B项;亚历山大帝国和阿拉伯帝国都曾地跨欧亚非三大洲,但并未将地中海变成它们的内湖,排除CD两项。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分裂时期,也是第一个大变革时期,更是一个大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促进“大发展”的因素有(  )

①铁农具的使用     

②井田制的推行     

③牛耕技术出现     

④青铜农具的使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下列选项中,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流传最广和最通用的文字。(  )

A. 象形文字    B. 楔形文字

C. 腓尼基字母文字    D. 甲骨文

 

查看答案

大河流域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  )

A. 印度河、恒河﹣﹣古埃及﹣﹣金字塔

B. 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C. 尼罗河﹣﹣古印度﹣﹣甲骨文

D. 黄河、长江﹣﹣中国﹣﹣种姓制度

 

查看答案

综合探究:自鸦片战争以来,为实现国家独立富强的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从理论和革命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几多教训,几多启示。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体西用)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处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总理衙门原函》

(1)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一种什么主张?

材料二  ……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 ,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2)材料二中李鸿章如此“伤感”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jiǎn]”。他是清末状元,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

(3)为挽回国家利益,发展工商业,张謇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了一条什么道路?

(立宪之梦)

材料四

(4)材料四中的两位历史人物是近代中国什么事件的领导人?

(共和之路)

材料五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 还是可以萌发”。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shàn]变》

(5)材料中辛亥革命“将这棵大树砍断”指的是什么?

(思想风暴)

(6)辛亥革命失败后,一些先进的中国人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于是掀起了一场批判封建文化,主张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运动。这场运动提出了哪两大口号?

(规律总结)

(7)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近代中国人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中,你有什么认识?

 

查看答案

2017年l月3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要求2017年春季将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全国人民义无反顾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之中……”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讲话(摘录)

材料二  “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须知若干华军器械,犹未充分,但一般所认为不能保持一日之地,彼等竟守至十周之久。此种奇迹,自属难能可贵。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

———英国伦敦《泰晤士报》于1937年11月28日发表的社论

材料三  “这是一个主动进攻的战役,使日军在华北的主要铁路、公路受到广泛破坏,沉重的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大大提高了华北人民群众敌后抗日的胜利信心,提高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的声威”。

——摘录一位共和国元帅的回忆录

材料四  今年(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80周年,也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全国多地和世界各地华侨华人和各界人士纷纷举行纪念活动……。

——摘录《新华网》

(1)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前后坚持了十四年,经历了“局部抗战”和“全民族抗战”两个阶段。其“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哪一历史事件?

(2)材料一中提到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二中所提到中国军队“十周之英勇抵抗”,指的是抗战初期的哪次会战?

(4)材料三中“这是一个主动进攻的战役”的指挥者是谁?

(5)材料四中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设立国家公祭日有什么重要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